當前報章為 第20140127號

2014年01月27日

星期一

澳門彩虹打開禁忌之門

2014-01-27

同性戀、跨性別者在華人社會,一向是禁忌的話題,小朋友、年青人問家長同性戀是什麼時,總會被父母迴避。澳門首個以提升同志(同性戀者、雙性戀者、跨性別者及其他性小眾社群)社會地位、生活質素、權益為宗旨的團體Rainbow of Macau 「澳門彩虹」於去年四月正式註冊成立,自此,同性戀者、雙性戀者、跨性別者在澳不再是如被鎖在保險箱內的秘密,被視為的禁忌話題被打開。

根據《聖經•創世紀》記載,天主造就了一男一女,男的稱之亞當,女的稱之夏娃。不論你是否教徒,聖經故事告訴了人們,異性戀是人類的開始,自然界,異性結合繁殖,是延續下一代的規律,也是主流。所以,同性戀、雙性戀者、跨性別者這類主流以外的小數種群,被視為有違自然定律,尤其在華人社會,視為禁忌的話題,年長一輩普遍不願談及有關話題。但這個被部份人視為禁忌的話題或狀況,不論如何迴避,在西方自由民主社會對之重視、由地下化轉向正視、公開、認同,亞大地區,例如台灣、香港、以至內的同志團體站出來下,這個話題再不如以前般『禁止觸摸』。

澳門首個以提升同志(同性戀者、雙性戀者、跨性別者及其他性小眾社群)社會地位、生活質素、權益為宗旨的團體「澳門彩虹」於去年四月正式註冊成立。澳門彩虹理事長林嘉龍表示,成立至今大半年,看見本澳的同志狀況有改變。

他坦言,澳門對同性戀者存在歧視,一直被視為禁忌。認為主要歸咎於本澳的性教育開展得遲,以及只是片面式、簡單講述男、女生理結構,不利於青少年了解自身身體構造,不談及性,只以生物學角度略略帶過,部份學校更將之安排在生物堂內。即使學生對自身性取向存疑,亦難以有適當途徑了解更多正確知識及處理方法,社會普遍形成了對同性戀的誤解。

澳門彩虹同志權益關注組發言人周庭希批評,澳門的性教育工入作開展得遲外,也沒有統一的教程,校方自由選用國內或香港的教科書,也令性教育或學生的性知識認知低。由於對同性戀的誤解,而產生歧視。

都是緣起誤解

二人指不同年齡層的人對同性戀的接受程度皆有異。部份青年對同性戀了解不深,會產生抗拒或歧視,二十歲以後由於認識增加,接受程度會有所提升,但至四十歲,已為人父母以後,接受程度又會下降,年老一輩的,雖然有接受,但接受度不高。抗拒或不接納,大多源於對同性戀的誤解,成立澳門彩虹的目的之一,正是希望提升社會對少數性別取向有正確認識,減少由於誤解而產生的不接納、抗拒、歧視等。

周庭希早已在去年參與第五屆立法會選舉前,宣布自己性取向,承認「出櫃」。記者不避忌的直問他,有沒有因為性取向而受到歧視?他說:「沒有。」但他補充,這可能與中國人的習慣有關,指出中國人不喜歡你,不會當面說不喜歡你,會在背後說你。所以,他沒有正面被人開口直斥他是「同性戀者」或「死基佬」這種語帶貶意的說話,但是,他可以感受到,社會對於同性戀者的不接納,尤其是男性戀者,社會對男同性戀者的接受程度比女同性戀者低。而澳門對同性戀者的接受度,也比香港低。林嘉龍表示,曾經試過在香港市的購物商場與男伴拖手同遊,路人對他們二人沒有異常的眼光,反而,在澳門,走在市區所受到的注視眼光,要比香港多。

林嘉龍指,相比台灣、香港、內地,澳門對同性戀的接受程度較低,法律保護層面也不及上述地區。周庭希則指,澳門部份法律比上述地區先進,例如僱主不能因員工性取向而剝奪其就業,不過,對於同性緍絪關係則不足,例如同性伴侶不能為伴侶的醫療開刀簽紙,沒有遺產繼承權等。

周庭希亦指,曾經接觸過有個案,當時人懷疑因在個人社交網站上載同性伴侶的給照,當年不被延續其工作合同,當然,沒法證明兩者有否關係,但當事人稱,公司對其工作評核正面,不排除與性取向公開而不獲續約有關。

外國不少明星、商界人士都已公開自己是同性戀者,被社會接納的同時,也有不被接納。本澳越來越多跨國企業,澳門彩虹希望,外資企業能將接納多元性取向的文化和工作環境帶入澳門,讓員工不會因性取向而在工作中受到歧視或不平等待遇。今年工作之一,澳門彩虹也會主動約見大型的外資企業,推廣接納多元性取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