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文化

2014-04-19

新西蘭系列之毛利文化不論在新西蘭國內或在國際欖球賽儀式上,經常會看到新國球員跳起整齊,強節奏及激昂的舞蹈,那便是毛利人傳統的戰鬥舞。

在新西蘭旅遊,經常可看見路牌、公共標示、人們打招呼、均寫上或說上毛利語,其中音似葡、西班牙語的KIA ORA便是毛利語的「早晨」之意,類似葡、西語的OLA’。不僅毛利人說這句話,連新西蘭的白人,也習慣以這句話來打招呼,因毛利語是新西蘭除英語外的另一種官方語言。

毛利人最早抵達新西蘭

儘管毛利人口目前只佔四百二十萬新西蘭人口的百分之十二。(與中國人佔新西蘭人口的百分之比差不多)。但毛利人在新西蘭社會的地位卻比中國人強得多,因為他們最早抵達新西蘭土地。算是這塊土地的「原住民」,故此,毛利人文化,已滲透到新西蘭日常生活的每個角落。

據歷史考據,毛利人約早於十二世紀,即九百多年前,分別於南太平洋的多個島嶼,逐步抵達新西蘭島。比較確實的文物證據他們分別從菲濟、大溪地,甚至遠及夏威夷,乘獨木舟,最早抵達新西蘭的北島。

七艘獨木舟發現新西蘭

毛利人的神話傳說,他們的祖先 ,最早乘七艘獨木舟,抵達了一個AOTEAROA(即毛利語長白雲的故鄉)。登岸後,見到物產豐盛,環境優美。便居住下來,後來一些毛利人乘獨木舟回到原來居住的海島,向家鄉人介紹了新發現的新陸地,從此,大量的毛利人移民到現在的新西蘭。

毛利人驍勇善戰

十八世紀末期,歐洲白人初發現新西蘭其後大量移民,與毛利人爭奪土地,雙方曾發生多次戰爭,毛利人驍勇善戰,盡管白人擁有火槍等現代武器,也佔不到太多便宜,雙方亦傷亡慘重。毛利人口大量下降。實際人口數量並不多的白人,更不願戰爭損傷太多人口。於是採取懷柔政策,與毛利人談判,以金錢向毛利人購買土地,並訂立法律及條約,保障雙方利益,殿定了白人與毛利人之間交往的談判與法律保障慣例。因此逐步形成各大民族之間交往的互相尊重傳統,以達至新西蘭國內不同種族之間的和諧。在新西蘭旅遊,經常可見到不同民族(如白人、黑人、華人、印度、日本、韓國人……等之間交往比較融洽及互相尊重,沒有澳洲那般強烈白人種族優越感的種族主義色彩,回顧新西蘭立國前後的發展史,更沒有像美國歷史上欺負非白人那麼嚴重。

毛利人不僅是個善戰民族,她更是個善於創造和美化生活的民族,毛利人既是魚、獵高手,更是建房好師傅,在奧克蘭的國家博物館及威靈頓的蒂帕帕博物館內,均可看到精美而又形式粗獷的毛利房舍,精工雕刻製造的毛利獨木舟,顯示毛利人為能工巧匠。型態感人及誇張的毛利人圖騰,吸引得令人一看再看。毛利婦女利用籐、竹、樹葉、羽毛編織出來的墊子、斗篷、裙子、籃子,充分顯示毛利文化多彩多姿,甚有心思。

風俗傳統近似中國

更有一點令中國人感興趣的,是毛利人的風俗傳統,與中國的很相似,便是十分尊重長輩及重視世系承襲,與中國的敬老、尊長等家族承襲封建文化有不少相似之處。唯一不同的,毛利人歡迎賓客時,喜歡以互碰鼻子作歡迎禮。厭惡對方時,則伸出血紅粗大的舌頭,顯示敵意。

為什麼毛利人文化傳統及社會架構與中國的這麼相似?這可在新西蘭首都威靈頓的偌大蒂帕帕博物館內找到答案,博物館在新西蘭移民史中探本尋源,找到二千到四千年來毛利人的移民路線,從今溯古的掉過來看,路線應該為,新西蘭→南太平洋島嶼→台灣→菲律賓→馬來列島→中國南方沿岸→到最後的雲南、貴州等人種發源地。這個路線圖,是由生活器具、飾物、人種變化及最根本的人類DNA比對印證,得出結論的。可以這麼說,經過四千多年的不斷遷徙,中國雲南、貴州一帶的古人,如今移民成新西蘭的毛利人。「KIA ORA」!你好,毛利人,其實是華人的遠房親戚!

‧楊善行‧

新西蘭系列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