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滌生 命寄《再世紅梅》

2014-04-21

唐滌生(1917年6月18日-1959年9月15日),原名唐康年,廣東中山(今珠海市唐家灣)人,出生於黑龍江牡丹江市,著名粵劇劇作家。他能糅合文學與電影藝術,為粵劇藝術的發展,做出了不少貢獻。

他年少時在中山縣翠亨村紀念中學唸書。畢業後,進入了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後來又曾在滬江大學修讀中文。

1937年夏天,日軍侵華被逼輟學,南下廣州。1938年流徙香港,加入名伶薛覺先(亦為他的堂姐唐雪鄉(唐雪卿)的夫婿)領導的「覺先聲劇團」負責抄曲,稍後轉為編劇。不久就寫成第一部粵劇作品《江城解語花》,由「小生王」白駒榮(名伶白雪仙之父)主演,從此展開其編劇生涯。

唐滌生得到薛覺先的指導,加上自己苦心鑽研名家南海十三郎、馮志芬、謝漢扶等人的作品,融會貫通。當任劍輝白雪仙成立「仙鳳鳴劇團」,便聘用唐滌生為駐團編劇,他便為仙鳳鳴編寫了《牡丹亭驚夢》、《蝶影紅梨記》、《帝女花》、《紫釵記》、《九天玄女》、《再世紅梅記》等等著名劇目。由於他辭藻秀麗,深入描寫人物情感世界,自創風格,終於成為一代宗師。

1959年9月14日晚,唐滌生的新作《再世紅梅記》在利舞臺首演。當演至第四場《脫阱救裴》時,唐滌生因腦溢血昏倒在觀眾席上,隨即被送往法國醫院搶救,但於翌日(9月15日)清晨4時最終不治,終年42歲。

從1938年第一部粵劇作品《江城解語花》至1959年去世的20年間共寫了446個劇本,也就是說他平均一年寫20多個劇本。

「畫欄風擺竹橫斜,如此人間清月夜。愁對蕭蕭庭院,疊疊層台。黃昏月已上蟾宮,夜來難續橋頭夢,飄泊一身,怎分派兩重癡愛?不如彩筆寫新篇,也勝無聊懷舊燕,誰負此相如面目、宋玉身材?」(《再世紅梅記》之「脫阱救裴」)

「攜書劍,滯京華。路有招賢黃榜掛,飄零空負蓋世才華。老儒生,滿腹牢騷話。科科落第居人下,處處長賒酒飯茶。問何日文章有價?混龍蛇,難分真與假。一俟秋闈經試罷,觀燈鬧酒度韶華,願不負十年窗下。」(《紫釵記》之「燈街拾翠」)

以上數句,辭藻盡是清雋雅麗,音韻和諧更繞樑,反映了唐滌生的水平之高,而《帝女花》壓軸戲《香夭》及主題曲「落花滿天蔽月光......」更成為半世紀以來最深入港澳民心的淒美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