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楚瑜結束訪京返台:盼兩岸更多互相了解

2014-05-10

【香港中通社5月9日電】  台北消息:親民黨主席宋楚瑜9日結束大陸之行返回台灣,外界關切他與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的會面,是否談及台灣的學運;宋楚瑜表示,從頭到尾沒談到一句學運的問題,只強調社會上有許多情況,要傾聽各種不同的聲音,而習近平回應表示,未來要全面溝通,不只是跟政黨、企業、文化界溝通,尤其基層、弱勢要多多溝通。

宋楚瑜率領的親民黨訪問團6日赴北京訪問,9日下午返抵桃園機場,隨即舉行記者會簡報北京之行,以及7日會晤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過程。

宋楚瑜說,此行向習近平提出,希望中共當局能多了解台灣民眾的台灣意識,但台灣意識並不等同『台獨』,因為它有形成背景與條件,大陸應該予以尊重,同時也希望體諒兩岸在政治制度上的差異,尊重自主公民的意識。

宋楚瑜也希望藉由兩岸互動,促進更多彼此了解,相信對安定兩岸關係有正面的助益,這次訪問絕不是為親民黨,而是為表達台灣鄉親的聲音,希望兩岸相互體諒,在將心比心下溝通問題。

外界關注他在大陸期間有沒有討論群眾運動及學運問題,宋楚瑜表示,他不只一次向對岸最高領導人、台辦、海協會等說明有關情況。他認為,任何一個群眾運動發生原因,主要有三個因素,第一,必須要有足夠的社會不滿形成的溫床,第二要有個議題做為導火線,最後才是帶頭的或者是點火者;如果社會沒有累積足夠的不滿,再厲害的點火者或者是議題也燒不起來。相反的如果不滿的溫床達到臨界點,任何的議題和點火者,都可能引爆一場驚人運動。所以他提醒大陸和台灣民眾,大家不要只把焦點放在帶頭者或者議題上面,而是要去注意及化解,為什麼會有群眾不滿的溫床,如何去消除民怨,降低不滿的溫度,才是大家都應該注意的事情。而該注意的不只是執政者,也應該是廣泛的社會大眾,一起用理性方法加強溝通,消除對立。

宋楚瑜再次強調,他在跟習近平談話當中,很明白說台灣這次許許多多的社會情況,用的字是情況,並沒有提到任何學運,此行從頭到尾沒有提到太陽花3個字;也沒有用『黑箱』兩字描述服貿,但確實提到服貿的倉促表決過程,讓台灣民眾不能認同。對於服貿條例他也跟習近平等說明,對一般人來講這麼複雜法律條文看不懂,應該用簡簡單單,很明確讓台灣民眾瞭解,很多事情要好好考慮多溝通。所以習近平很明確說,只要台灣還有疑慮的事情,會加強溝通,今後不是只跟單一方面溝通,要全面溝通,不只是跟政黨、企業、文化界溝通,尤其基層,弱勢要多多溝通。

宋楚瑜此行率團訪京,隨行人員包括親民黨副主席張昭雄、秘書長秦金生、副秘書長劉文雄,立委李桐豪、陳怡潔,以及文宣部副主任吳崑玉、發言人賴岳謙、台北市議員黃珊珊、高雄市議員吳益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