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40510號
2014年05月10日
星期六
只想證明『中國也能』 --極限馬拉松跑者陳盆濱印象
2014-05-10
【新華社雅典消息】上午10點左右,從德爾斐出發41小時12分6秒之後,陳盆濱跑完255公里,披著霏霏細雨,抵達古奧林匹亞體育場門口。然而,陳盆濱沒有說出任何豪言壯語。他當然知道,作為第一個參加並完成這一賽事的中國人,他已經創造了歷史,而且是名列第三的歷史。
『我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陳盆濱喃喃。實際上,這是他抵達終點後講得最多的一句話。跑到155公里處的米拉利時,陳盆濱已追成第二名,在此後約70公里的賽程中,他一直領先最終獲得第二名的芬蘭人薩卡利•哈卡,且一度領先4小時。但『怪事』也就在那時開始出現。
『我當時在想,我已經是第二名了,然後就站在原地不動,一站就是個把小時,直到後面的選手追上來才覺得不對,想起來要跑;但超過對手後又會站著不動。有時候,腦子裏想著應該繼續往前跑,但身子就是不動,我也不知道這是怎麼了。』陳盆濱回憶。隨後他在微信裏上傳了一張抵達終點的自拍照,簡單的文字還糾結於這一狀況。
從統計上看,從卡盧西到卡倫齊這段17公里的賽程,陳盆濱用時5小時16分,而哈卡只用時2小時45分;從齊雷卡到波塞納這段12.4公里的賽程,陳盆濱用時4小時17分鐘,哈卡則是2小時11分鐘。
顯然,陳盆濱出現了幻覺,極限長跑的伴生現象之一。兩千多年前,當波斯人大軍壓境時,雅典人派出傳令兵菲迪皮得斯前往200多公里外的斯巴達求援。根據歷史學家希羅多得的描述,菲迪皮得斯本為長跑健將,曾在帕尓鐵尼昻山奔跑的時候遇見牧神潘——希臘神話中長著羊頭和羊蹄的森林之神。潘叫出菲迪皮得斯的名字,並且埋怨雅典人不把他放在眼裏。這大概是對運動幻覺最早的記載。
但在陳盆濱的極限比賽生涯中,這是第一次出現幻覺,難怪他迷惑不解。他還說自己遇到了一位希臘人,在雨夜中告訴他正確的長跑路線;翻越一座山坡時,他認為已經抵達終點,納悶『為什么這裡沒有到上面的電梯』。在空無一人的荒野,他大聲問自己:『我這是怎麼了?』
這些『怪異』的情況被哈卡間接證實。在位於古奧林匹亞體育場旁邊的終點,獲得第二名的哈卡用有限的英語反復追問記者:『陳在哪裏?他怎麼樣了?』
儘管比賽結果與預期有差距,但對至今依然保持農民身份的陳盆濱來說,這場比賽已經為他的極限馬拉松生涯增添了新的亮色,因為這是他連續跑過的最長距離。
陳盆濱的極限馬拉松生涯,是從做俯臥撐開始的。那是2000年,鄉里舉
行俯臥撐比賽,陳盆濱的主要對手是派出所的幾名幹警。幹警們做到150個就做不動了,並陸續離開比賽現場,毫不知情的陳盆濱悶頭起伏,一直到438個時,被圍觀的人推搡觸地,方知自己已沒有任何對手。這次奪冠使陳盆濱獲得了600元人民幣的獎勵。
『這是我有生以來拿到自己手裏的最大一筆錢,當時覺得好多啊。』在雅典一家小酒店裏,陳盆濱回想起這件事,臉上漾出笑意。
在那之前的近10年裏,13歲就輟學加入父親『公司』當漁民的陳盆濱,雖身為『股東』,但領錢這類事都由父親『代勞』,況且公司年年賠錢,也沒多少錢好領。那600塊錢還沒在陳盆濱手裏捂熱,就交給了父母。
也許正是當小漁民的那些年,磨練了陳盆濱的超人耐力。陳盆濱說,雖然自己當時只有十幾歲,但他知道自己在父親公司裏頂的是一個成年員工的缺,工作格外賣力。
『那時候捕魚,一次出海要7至12天,有時候連續好幾個晚上沒法睡覺,實在困極了就坐著打個盹。』陳盆濱回憶。
知曉比賽得冠可掙錢後,陳盆濱開始熱衷於各種賽事,包括背桶裝礦泉水長跑、穿皮鞋馬拉松跑、拿著倣古兵器登長城等等,多為比拼搞怪的『電視吉尼斯』。在『電視吉尼斯』被叫停,國內比賽又水準參差不齊的情況下,陳盆濱把目光轉到了國外。
『我參加國外比賽,主要有兩個標準,一是難度,二是知名度,』陳盆濱說。
然而,陳盆濱參加第一個海外比賽就受了傷,那是2009年的法國環勃朗峰極限耐力賽。 『當時沒有預料到比賽那麼難,而且人家有登山杖,我沒有。』在沒有登山杖,經驗也不足的情況下,陳盆濱還是咬著牙完成比賽並獲得第27名。這次比賽留下的傷痛經過兩年多時間才有根本性好轉。
與完賽的成就相比,傷痛最後變得微不足道。『看到賽場升起五星紅旗,我心裏那個激動啊!』陳盆濱回憶,帶著自豪。
從那時開始,陳盆濱的足跡遍佈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歐洲、非洲。在不到5年的時間裏,他完成了摩洛哥撒哈拉沙漠馬拉松、美國西部100英里極限耐力賽、巴西220公里亞馬遜叢林馬拉松等著名賽事。
陳盆濱的下一個目標,是於今年11月22日參加並完成南極100公里極限馬拉松。這項賽事全程都在南極圈內,平均溫度只有零下20攝氏度,而且有可能出現風暴,比賽環境極為嚴酷。如能完賽,陳盆濱完成七大洲極限馬拉松大滿貫的夢想即告實現。
但陳盆濱並不會因此停止奔跑。他憧憬著自己能跑到五六十歲。今年36歲的他在控制參賽數量,計劃一年跑4場左右高品質的比賽。
這麼多年來,陳盆濱都是獨自一人到國外比賽。這個只會說『謝謝』和『對不起』兩個英語單詞的小夥子,努力用微笑與外國人溝通;努力地,用跑者的樸素、謙虛、誠實來理解世界。
如今,這個出身寒門、擁有天賦的人可以不再為獎金而奔跑:他參加過的2012年雅典—斯巴達超級馬拉松,以及今年的德爾斐—奧林匹亞極限馬拉松,都是沒有獎金的體育賽事。他渴望挑戰極限,希望在這樣的頂級賽事中證明『中國也能』。陳盆濱不善表達,所以沒人能夠真正理解他所經受過的所有極限與艱辛。
『我只想一直跑下去。』他說。在雅典的街燈下,他的笑容樸實無華。他從小沒有照片,唯一一張小學時候的照片也不幸遺失。他擁有的只是20歲以後的照片。到了國外,很多時候只能自己拿著一個小相機自拍,因此每一張照片對他來說都如此珍貴。『我捨不得刪照片,全部留著。』(新華社記者劉詠秋 陳佔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