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奪命流感病毒 美國科研惹爭議

2014-06-17

美國一批科學家去年重啟備受爭議的禽流感病毒研究後,上周三公布重組出野生雀鳥身上的流感基因,製造出一種可在哺乳類動物之間傳播的新病毒,與曾經造成五千萬人死亡的西班牙流感病毒相似度達97%。研究人員稱,研究有助了解病毒變異機制及研發疫苗,但有病毒學專家炮轟研究鹵莽瘋狂,警告一旦病毒流出,恐引發新流感疫潮。

今次研究由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病毒學教授河岡義裕帶領研究團隊進行。河岡在二零一一年與荷蘭醫學專家富希耶(Ron Fouchier)合作,研究禽流感病毒增強傳播能力的機制,確認病毒在哺乳動物間傳播的風險。惟研究引起安全爭議而暫停,直至去年1月,歐美日及香港等地四十名科學家公開聯署後才再次開始禽流感病毒研究。

河岡團隊在上周三出版的《細胞宿主與微生物》(Cell Host & Microbe)期刊發表最新研究報告。研究人員從一批野鴨中發現來自數種病毒株的八個基因,與一九一八年爆發的西班牙流感病毒關係相當密切。研究人員利用逆向基因工程技術,重組這批基因,製作出一種新流感病毒。

研究人員以雪貂作測試,發現新病毒致病性較一般禽流感病毒高,但較西班牙病毒低,亦不會透過飛沫傳播。但當新病毒其中三個基因出現七次變異後,傳播能力顯著提高,能夠輕易透過飛沫在雪貂之間傳播。後續實驗證實,H1N1甲型流感疫苗及流感藥「特敏福」能有效對抗新病毒。

河岡表示,研究結果說明自然界中存在流感病毒的基因庫,透過基因洗牌足以構成高危病毒,未來甚至可能因些微變異而獲得向人類傳播的能力,導致一如西班牙流感的嚴重疫情。他強調,研究有助預測流感疫情爆發風險及研發疫苗與藥物,實驗時採取了適當預防措施,將病毒流出風險減至最低。

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家利普西奇(Marc Lipsitch)指出,無證據顯示研究有助保障人類生命,擔心科學界在未有足夠理據下隨便製造具傳染性病毒已成趨勢,「即使在最安全的實驗室中,這也是極危險的行為」。英國皇家學會前主席羅伯特·梅(Robert May)批評,河岡的研究「絕對瘋狂,極其危險」,他說﹕「危機並非來自動物身上的病毒,而是實驗室中野心勃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