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3D打印步履維艱 商業模式不成熟

2014-06-23

【中新財經青島6月22日電】(記者 李曉喻)「看上去很美」的3D打印如何真正走向市場?21日在青島舉行的關於3D打印技術的論壇就這一問題展開討論。

所謂3D打印,即通過專門的3D打印機,採用分層加工、?加成型的方式逐層增加材料,「打印」出實物。

近年來,3D打印發展勢頭迅猛。據中國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數據,2013年世界3D打印的產值超過200億元(人民幣,下同),比上年翻了一番。

但在中國,3D打印的地位有些尷尬,至今仍未能實現大規模的市場推廣和應用。普通民眾大多認為,這種「高大上」的技術與日常生活似乎無密切關聯;在不少企業看來,3D打印技術在其業務領域無用武之地,不能帶來實際的好處。

對此,世界3D打印產業技術聯盟秘書長羅軍直言,缺乏成熟的商業模式,「不知道怎麼賺錢」,是導致3D打印目前在中國步履維艱的最主要原因。

在他看來,不少3D打印企業仍未擺脫傳統製造業的發展思路,單純地「生產設備、賣設備」,沒有將產品有針對性地與用戶需求結合。

如何突破商業模式這一制約3D打印走向市場的瓶頸?不少專家提出了自己的解決之道。

清華大學教授?永年指出,要開發商業模式,企業的獨立發展、大規模資本運作的支持、行業協會的引導三者缺一不可。

這一觀點得到了一些企業界人士的贊同。武漢濱湖機電科技公司總經理周建國表示,3D打印之所以多年來發展緩慢,與未充分藉助資本的力量不無關係。

此外,在?永年看來,商業模式必須和技術水平掛?,而當前中國3D打印技術在這方面並不占優勢。

工信部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研究院副院長楊栓昌也坦言,目前中國3D打印的創新性不?,「在材料製備、工藝,特別是裝備的一些核心器件上受制於人」,嚴重阻礙了3D打印的產業化道路。

楊栓昌指出,政府應當為3D打印技術走向產業化提供良好平台。具體而言,政府可成立國家級的增材製造研發中心,以及增材製造的創新應用中心,為企業搭建共性的技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