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40728號
2014年07月28日
星期一
限購令『搖搖欲墜』 樓市限購鬆動城市過半
2014-07-28
【中新社北京7月27日電】 (記者 龐無忌)『限購』這個帶有強烈行政色彩的樓市調控手段,近期在中國逐漸出現鬆動。
海口、無錫、西安、蘇州、南昌……在鬆動限購城市迅速增加的重擊之下,中國持續超過3年的限購政策搖搖欲墜。
據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統計,目前已有20余個城市在限購方面出現不同程度的鬆動,佔此前限購城市總數的一半左右。甚至在很多地方,限購令已經名存實亡。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限購鬆動城市中,僅有呼和浩特、南寧、海口等少數城市明文發佈限購政策調整文件,其餘的大部分城市均為『祗做不說』或者採用『口頭傳達』的方式。
以無錫市為例,在傳言限購取消數月之後,當地官方近期對媒體證實,無錫市從7月26日起對該市限購政策進行調整:即取消90平方米以上(含90平方米)住房的限購政策。這一政策與蘇州市的部分放開限購如出一轍。
限購政策起源於2010年。當年4月的國十條出台後,為了遏制快速上漲的房價,一些城市相繼頒佈限制家庭購房套數的規定。經過幾輪擴容後,實施『限購令』的地級以上城市達到近50個。
這一政策被認為是遏制投資、投機性購房需求的利器,但因其強烈的行政性色彩,在實施過程中不斷引發各方爭議。有學者甚至斷言,限購等政策通過行政性手段強行壓制樓市需求,致使供需失衡、市場扭曲,也往往導致樓市在一輪降溫之後,迅速反彈,成為房價『越調越漲』的主因。
今年以來,樓市陡然『入冬』,許多城市房地產市場成交萎縮、庫存不斷積壓。部分嚴重依賴土地財政的地方政府,開始悄悄鬆綁政策以圖『救市』,其中放寬或取消限購就是最為常用的方式之一。
雖然一些城市已經在限購鬆動之後出現樓市回暖,但業內專家對於限購放開的效用並不十分看好。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指出,本輪市場轉冷更多是由於市場本身風險因素積累導致,包括部分城市前期供應量過大、房價過快上漲等。加之,前期成交集中釋放帶來的需求斷檔,日益強烈的微調或難以拉動市場成交。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鬆綁限購的城市具有人口漲幅放緩,庫存『壓力山大』等特點,需求的放緩或難以通過政策放鬆來提振。
鑒於中國樓市近年來冷熱分化進一步加劇,限購政策的執行力度在不同城市之間也可能出現分化。一些庫存高企的二三線城市可能全面取消限購,而北京、上海等房價高企的一線城市距離限購政策的鬆動則仍有一定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