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40826號
2014年08月26日
星期二
青少年熱衷『洋拳』 中國武術如何突圍?
2014-08-26
[新華社南京8月25日電] 賽場內,上座率超過八成,孩子領著大人看;賽場外,培訓班爆滿,大人帶著孩子學。在南京青奧會賽場內外採訪,記者發現,跆拳道、柔道等項目受到青少年追捧,儼然成為青春時尚的符號。
青少年練『洋拳』、中老年打太極的背後,中國武術『老了』嗎?面對極具觀賞性、儀式感的『洋拳』衝擊,傳承幾千年的武術如何重新贏得年輕人的心?
『洋拳』VS老年人打太極
青奧會柔道比賽吸引了很多少男少女,7歲的佳怡就是其中之一。陪同來的爸爸說,現在南京的女孩子很流行學習一些防身術,柔道、跆拳道是首選,『雖然培訓班價格不菲,但我們家長都感覺還是很有必要。』
為什麼不學習傳統武術?『武術的興趣班和培訓班比較少,而且小孩子們感覺有點‘土’。』這位父親回答略顯遺憾和無奈。
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大中城市,各類道館數量遠多於武館。江蘇省柔道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宋其濤介紹,全省已有多所學校將柔道列入必修課,僅南京遊府西街一所小學就有800名學生學習柔道項目。
與之相比,擁有幾千年曆史傳統的武術難以吸引廣大青少年,這令很多業內人士感到擔憂。
『其實武術仍是中國參與人數最多的體育運動,現在的問題是在青少年中不普及。』國家體育總局武術管理中心副主任邵世偉說,保守估計國內武術習練者有九千萬,但以中老年人為主。當前急需結合青少年追求時尚的特點,進行簡化和更多演示性推廣,這已被列入國家武術鍛鍊十年規劃的工作重點。
體系完備VS門派林立
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完善的體系和良好的推廣是『洋拳』迅速崛起的保障。在青奧賽場外進行跆拳道啟蒙的奧運冠軍吳靜鈺說,跆拳道有10級9段,不同級別選手的道服在腰帶顏色上進行區分,『入門很簡單,升級有樂趣』。
『經過一系列開發,跆拳道分套路、舞蹈、特技、競技、功力擊破等多個種類,能滿足練習者的不同需求。』中國跆拳道協會下屬的跆拳道示範團副團長羅秋聲這樣介紹說。
與此相比,歷史悠久、門類繁多、缺乏標準一直是武術推廣的難題。邵世偉介紹,目前經國家認定的傳承關係清晰有序的武術拳種就有129種,再加上一些器械,練習方式又有上千種,如何精選、簡化,業內爭論不休。
『但可喜的是,這兩年,有關部門在一些中小學校推廣簡化後的長拳,並在全國推行武術段位制,一步步完善教學和評價標準,已經取得一些實效。』邵世偉說。
幾千年曆史文化積澱
從先秦的戰術搏擊、漢代『角抵』、晉代『口訣要術』到唐代『武舉制』、宋元『武社武館』,再到明清武林門派林立,擁有幾千年文化積澱的武術被譽為中國的國術。然而,隨著時代發展,弱化了格鬥和防身功用的武術,如何吸引青年人、重新煥發青春?
『其實,跆拳道的很多文化和精神內核都來源於武術,可以說是武術的一個流派。』吳靜鈺認為,中國武術歷史悠久、博大精深,需要學習者更加用心去體會,也需要借鑒跆拳道等項目的成功做法,在市場推廣方面下更多功夫。
一些業內人士認為,中國武術對外推廣,缺的正是跆拳道等強調『整體包裝』的行銷術:從競賽標準化、觀賞性,到表演團隊系統推廣,再到服裝、段位等競賽禮儀以及相關器械用品的品牌培育。
當前,中國以及世界各地的武術愛好者正積極推動『武術入奧』。南京青奧會上,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為武術首金獲得者頒獎,令人振奮。
『逐步實現標準化的中國武術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邵世偉說,隨著段位審批權下放、簡化武術的推廣以及各類比賽增多,年輕人將會有更多機會接觸 和學習武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