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借重儒宣示中國的獨特性 高調紀念孔誕

2014-09-30

【香港中通社北京9月29日電】(香港中通社特約記者莊恭)孔子誕辰2565周年當日,習近平致信全球孔子學院,并於日前在孔子誕辰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發表講話。這一系列舉動標誌著,儒家文化被中共決策層置於空前重要的地位。

有分析認為,這一舉動不僅因應了中華文化重續精神命脈的籲求,更體現了中國欲在國際秩序重構中有所作為的意圖。

事實上,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幾乎在每次重要講話中都會引述儒家經典語句。而在孔子誕辰「逢五逢十」的年份舉行紀念活動,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已成為慣例。同時,出席人員級別則從政治局委員到政治局常委,規格越來越高。此次中國最高領導人出席此類活動,尚屬1949年以來的首次。

新世紀以來,「中國威脅論」從未止歇,對中國打造宜於發展的國際環境構成了很大牽制;而宣揚「中國威脅論」的背後,是對於國力漸盛的中國「國強必霸」的擔憂。

有鑒於此,習近平在紀念孔子誕辰的講話中,對於「和為貴」這一儒家文化核心理念予以了重點闡述。習近平指出,中華民族歷來是一個愛好和平的民族,愛好和平在儒家思想中也有很深的淵源。比如「協和萬邦」、「親望親好,鄰望鄰好」、「國雖大,好戰必亡」等。

習近平同時提到,今年3月,他訪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大樓前石碑上有這麼一句話:「戰爭起源於人之思想,故務需於人之思想中築起保衛和平之屏障。」分析指出,這一理念與儒家思想高度契合,習近平提及此,意在強調中國傳統文化與國際通行理念的「接軌」。

如果說習近平的這一提法重在「守」,他對儒家文化中尊重多樣性的強調,則更多體現了對「歷史終結論」等強調西方文明優越的各種論調的一種「攻」勢。

「物之不齊,物之情也。」習近平在孔子誕辰上的講話,用較大篇幅論述了中國文化和國家發展的特殊性。他并強調,無論是古代的中華文明、希臘文明、羅馬文明、埃及文明、兩河文明、印度文明等,還是現在的亞洲文明、非洲文明、歐洲文明、美洲文明、大洋洲文明等,都應當相互尊重、兼收并蓄。

分析指出,習近平此舉,旨在向外界宣示中國文明的獨特性,強調這種文明形態是一種與源自古希臘羅馬、并在英法德美等國發展成熟的西方文明所并列的另一種文明形態。其「潛台詞」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植根於中國歷史與現實國情的必然產物,應該得到平等相待和充分尊重。

習近平指出,一是要維護世界文明多樣性;二是要尊重各國各民族文明;三是要正確進行文明學習借鑒。有分析認為,這體現了中國新一代領導人具有鮮明儒家特色的國際關係觀,必然在下一階段的外交實踐中有所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