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助推『一帶一路』習近平強調創新思維
2014-11-08
【中新社北京電】(記者 李曉喻)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最近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八次會議,強調要加快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一帶一路”)建設,以創新思維辦好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絲路基金。此間分析人士認為,加強“一帶一路”建設對當前中國經濟穩增長而言非常關鍵,亞投行和絲路基金將為“一帶一路”築牢基礎。
2014年以來,中國官方在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方面動作頻頻。9月,習近平對塔吉克斯坦、馬爾代夫、斯里蘭卡、印度四個與“絲綢之路”概念密切相關的國家進行國事訪問;上合組織峰會期間,習近平還與俄羅斯、蒙古國、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巴基斯坦等國領導人舉行會晤,推進“一帶一路”合作。
習近平在會議中指出,要集中力量辦好建設“一帶一路”這件大事,使沿線國家對中國更認同、更親近、更支持。
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國際經濟合作研究室主任張建平對中新社記者表示,從哪裡尋找新的經濟增長動力,是中國經濟逐漸步入“新常態”後亟待解決的問題。“一帶一路”涉及的國家和地區未來增長潛力很大,加強“一帶一路”建設,密切與相關國家的貿易投資關係,有助於為中國經濟提供新的動力,“這對新常態下保持7%到8%的增長率很關鍵”。
在張建平看來,官方此刻提出集中力量辦好“一帶一路”建設這件大事,更深層的考慮在於創造和平、安全、穩定、友好的周邊發展環境,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長期保障。
目前,2014年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領導人會議周正在北京舉行。其中一項重要議題,就是主題,正是“共建面向未來的亞太夥伴關係”。
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區域合作室主任王玉主指出,對中國而言,如何讓自身經濟發展積累的能力惠及周邊國家,與之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是事關長遠發展的大問題。官方強調加強“一帶一路”建設,將使周邊國家更好地分享中國發展紅利。
習近平指出,要以創新思維辦好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絲路基金,為“一帶一路”有關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支持,促進經濟合作。
“這對‘一帶一路’建設作用非常巨大。”張建平分析說,基礎設施建設是貿易、貨幣、民心互聯互通的基礎,但目前不論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政府的財力,還是以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為代表的現有國際金融體系,都難以滿足相關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巨大的融資缺口。在此情況下,辦好亞投行和絲路基金將有利於解決基礎設施這一瓶頸,進而為“一帶一路”建設順利推進築牢保障。
事實上,亞投行首批21個有意向創始成員國中,大多數是“一帶一路”涉及的國家。“這種對應關係很好,將為未來支持‘一帶一路’發展創造良好條件。”張建平說。
張建平指出,作為主要由發展中經濟體組成的多邊開發機構,亞投行的治理結構和運作體系一方面需要符合國際規範,一方面也要滿足發展中國家自身的特點和需求,“如果完全辦成世行、亞行的翻版,無疑不能滿足現實需要”,這就要求所有成員去創新。有鑒於此,提出“創新思維”很有必要。
習近平指出,“一帶一路”建設是一項長期工程,要做好統籌協調工作,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發揮市場機製作用,鼓勵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等各類企業參與,同時發揮好政府作用。
在張建平看來,這意味著以有利於盤活社會資本、充分利用民間資金、減輕政府資金壓力為主要優勢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應當得到更廣泛應用,以提高基礎設施建設效率。政府可將更多注意力集中在提供戰略方向指引,做好規劃和服務,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上,貿易投資活動則交由市場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