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41110號
2014年11月10日
星期一
日間接承認釣島爭議 北京學者指歷史首次
2014-11-10
在北京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召開前,中國和日本就雙邊關係達成4點重要共識。北京專家認為,這是首次用文字明確釣魚島及東海主權爭端,代表日本間接承認存在爭議。
7日,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在釣魚台國賓館同來訪的日本國家安全保障局長谷內正太郎舉行會談,雙方就處理和改善中日關係達成以下4點原則共識。
第一:雙方確認將遵守中日4個政治文件的各項原則和精神,繼續發展中日戰略互惠關系。
第二:雙方本著“正視歷史、面向未來”的精神,就克服影響兩國關係政治障礙達成一些共識。
第三:雙方認識到圍繞釣魚島等東海海域近年來出現的緊張局勢存在不同主張,同意通過對話磋商防止局勢惡化,建立危機管控機制,避免發生不測事態。
第四:雙方同意利用各種多雙邊渠道逐步重政治、外交和安全對話,努力構建政治互信。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曲星表示,這4點共識分別從基礎、歷史、現實、未來4個方面規範了中日關係,并且有一個邏輯遞進的關係:首先要承認基礎,然後妥善處理歷史問題,接著妥善解決現實存在的問題,然後未來才會有希望。
不過,曲星也認為,遵守4個共識,把它落實到行動上去是最為關鍵的,在共識裡用到的一些措辭都是比較間接的,不是特別明確地就一些最敏感的問題進行直接表述,說明雙邊關係的發展、遺留歷史問題的解決,可能是一個逐步的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專家:釣魚島爭端明契取代默契
4點共識中有關釣魚島的內容,引起高度關注。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楊伯江認為,在戰後日本和中國的關係史中,就釣魚島問題明文化并且建立相關機制,這種表述和做法還是第一次,是非常具有價值的。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曲星表示,重點在於第一次在中日之間的文字上,正式使用了“釣魚島”這幾個字,實際上間接承認了釣魚島存在爭議,這是中國這幾年堅持捍衛主權、反擊日本的挑釁後,日本政府作出的一個表態。
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高洪解釋,在中日關係外交史上,雖然一貫存在釣魚島主權爭端,但過去用的是默契和共識的方式,現在有了4點原則共識,其中明文寫到兩國關係中有東海海域爭端,雖然表述上還是按照雙方能接受的方式,但總的精神是雙方強調了“存在不同主張”這樣一個基本事實。
高洪說,今後取代默契,有了明契,這在外交意義上特別有價值。
(香港中通社特約記者 莊 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