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販會促盡快開放鮮活市場

2014-12-11

【本報訊】市販互助會反映,在專營制度保護下,統籌營銷批發高度集中於一小部份批發商,造成變相操控貨源,即使不斷開托貨源以及下游零售市場開放,加上批發商的各項什費、短斤缺兩等情況,鮮活食品價格仍無法下調,促政府做好監管,早日開放鮮活食品營商環境,令各類鮮活食品供求平衡,以促使價格下調。

市販互助會昨與聚賢同心召開新聞發佈會,反映鮮活食品批發環節存在的各項不公平環節。市販互助會會長柯勝樂指,一直以來批發商短斤缺兩情況嚴重,有些貨物連包裝箱、籮內保護物件一併作蔬菜售予菜販,當中有些蔬菜包裝箱內含重量約兩至三公斤重的冰水,一司馬斤紙皮等;更甚者連皮作貨,也不到批發商所標示的重量。而且雜費眾多令實際批發價大增:每件貨物包裝五點五元、另加欄佣百分之二,運輸費七至十元,平均佔貨價一成,加上蔬菜損耗等增加經營成本,批發價至零售成本價最後有百分之二十以上的差距。他反映,多年來,零售菜販一直要求當局正視有關問題,雖然經過多方反映,短斤缺両的情況近年稍有改善,由過去淨重較標重低平均兩至三成,改善至淨重較標重低約一成;但連同其他雜費等必要費用,菜販實際的批發價較原來的批發價平均高百分之二十三。批評政府近年公佈有關零售價或批發價時,因沒有將上述必要的雜費計算在內,亦無考慮長期短斤缺兩和正常損耗等必須成本,令公佈的零售價和批發價差距變大。

批發高度集中變相操控

市販互助會又批評,蔬菜批發市場專營管理,統籌營銷批發高度集中於一小部份批發商,造成變相操控貨源,造成價格不合理、不公平交易,在蔬菜批發的專營制度保護下,菜販為免遭到集體針對,只好啞忍,但當局從來不主動抽驗檢控,難逃不作為之嫌。促請民政總署,經濟局、法務局、甚或消費者委員會共同研究對策和採取行動作出警告、糾正,甚至處罰。包括促請民署主動抽檢,要求進口的鮮活商品,必須標明毛重和淨重,減少連皮作貨呃秤的情況,並應按照國際標準,明晰淨重誤差百分比,超出百份比應作處罰。又促請早日開放鮮活食品批發市場,直接引入新批發商和貨源,促成公平競爭。

雜費多多‧短斤缺兩

市販互助會昨日即場在傳媒面前,拆開了一箱乾貨(蕃茄)和菜葉類(芥菜),蕃茄標示毛重二十二公斤,但連同包裝,只有二十一點六公斤,扣除包裝後,短斤比例為百分之十五點三六,批發價與零售價相差百分之二十七點五,每公斤批發價五點八元,增至零售成本價七點四元。芥菜的批發價與零售價相差百分之四十九點二,每公斤批發價四點五元,增至零售成本價六點七元。

聚賢同心副理事長林宇滔指出,本澳零售市場層面和入口檢疫早已開放,但礙於當局監管不力,目前批發市場內不少批發商將商舖變成中途加工場而非用於批發業務,甚至被用作做貨倉,令供應全澳蔬菜長年僅有二十多間批發商經營,新經營者一直無法進場,形成新經營者一直無法進入市場的障礙。促請政府立即落實臨時進場機制,以及興建新的批發巿場引入更多新批發商,與內地相關部門,全面檢視內地輸澳蔬菜、豬牛肉、禽畜等鮮活食品包括的供應機制,適時重新評估和檢視各方面的風險,不斷減省和優化不必要的環節和限制,確保輸澳食品既安全且價格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