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智:大清也有國民教育

2015-03-14

【本報訊】有意見認為,需要加強愛國、國民教育,陳偉智 (見圖) 表示,健康的社會需要良好公民,他們盡責,履行權利和義務,具有思考和批判的能力,而不是馴化、奴化了的國民。他相信,若政府強推「洗腦」的愛國、國民教育,將會產生反效果。

我們要的是有思考有批判公民

近日,澳區全國人大和政協在北京提出關於愛國教育和國民教育的提案及建議。教育工作者陳偉智指出,本澳學校已設有品德與公民課。「我們要的不是順民,不是馴化、奴化了的國民。我要有思考、批判的公民。」身為天主教徒的陳偉智重申,教會也強調培養良好公民,盡好責任,履行公民權利和義務,社會才能健康發展。

強推洗腦教育必適得其反

陳偉智指出,現時,特區政府沒有強制學校採用內地出版社出版的品德與公民課的教科書,也沒有審核其他教材的制度,態度「比較開放」、「比較自由」、「尊重教學自主」。這既是世界的潮流,也是國內的趨勢。他認為,沒有理由「走回頭路」。若政府強推「洗腦」教育的話,反而適得其反,令人反感,甚至產生反效果。

在師資方面,陳偉智認為,品德與公民課的教師要增強教研能力。「若果教師自己不懂判別,依書直教,其實對學生不好。」他建議,傳統、教會、官方背景的教育團體各自為教師舉辦更多相關的培訓課程。

有意見建議,香港發生兩個多月佔領行動,澳門出現萬人「反離補法」,之後,應該加強愛國、國民教育。陳偉智指出,社會行動源於政府違背公眾利益,傷害市民的感情。港澳特區政府的整體表現,也實在不能令市民認同國家。當政府的決策錯誤時,社會上理應有反對意見,甚至行動,但是,政府卻推卸責任,甚至壓制不同聲音。

陳偉智認為,治本的方法不是強推「洗腦」的愛國、國民教育,而是要解決社會上深層次問題和矛盾,否則,激烈的社會行動只會越來越多。然而,有些人沒有深切反省,提出「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建議。他坦言:「大清皇朝時有國民教育,國民黨執政時也有國民教育。但是,如果政權做得不好,都會隨風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