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代表建議加強青少年國民教育

2015-03-14

【中新社北京3月13日電】(中新社記者李淩)

兩會期間,除「一帶一路」、「自由行」、「立法法」、「香港政改」等備受關注的熱詞外,港澳代表被頻頻追問的,當屬「如何提高港澳青少年對祖國的認知、認同」這一話題。

今年以來,香港發生多起反水貨客、驅趕遊客事件,而香港的「佔中」事件,亦對港澳青少年或多或少產生了影響。

「如何讓青少年擺脫負面影響,增加對國家的自豪感,熱愛自己的民族?」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部分港澳代表給出建議。

「應加強國民教育。」港區人大代表蔡斌認為,一個國家的國民,怎麼能不瞭解自己的歷史、自己的民族、自己的文化?「首先應該知道自己的根在哪裡,更要明白祖國才是我們的源頭。」

蔡斌還給出了一些具體的建議,如香港政府應牽頭與國內的一些省市政府進行對接,在內地建香港青年實踐創業園,建香港信息軟件交流基地等,「讓他們直接到內地去,獲得創業或就業的機會,讓他們從祖國這個源頭,享受到祖國經濟發展的紅利,從而增加對國家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自己國家的歷史都不知道,如何感知自己是中國人。」港區代表團長譚惠珠認為之所以部分香港青年言行「叛逆」,是因為不瞭解祖國的歷史,因此應該增加歷史教育,「我們以前是有歷史課的,所以對於自己是中國人這一認知毫無困難。」

「澳門和香港同胞都曾被外國人管制,現在也都同為特區,為什麼差距會這麼大,就是因為教育發揮的作用。」澳門代表、澳門中華教育會長李沛霖表示,「在對祖國身份認識上,澳門比香港好很多。」

李沛霖說,以前葡國政府對澳門的教育撒手不管,華人子弟要唸書祗能自己辦學,澳門的很多學校都是愛國團體辦起來的,這些團體教育子弟要熱愛祖國,要有中國人的身份認同,「愛國愛澳」是傳統。

但香港不同,香港85%都是英文學校,當時的港英政府辦校控制很嚴,連鴉片戰爭的歷史都不能進課堂,所以一直以來,香港的青少年對自己是香港人有優越感,有些人可能直接就認為自己是英國人。

「我覺得也不能全怪那些年輕人,這是一直以來教育存在的問題。」李沛霖認為,首先應從教育上解決根本問題,然後從政府的角度,通過對某些項目給予資助,對學生舉行的活動給予支持等措施,推行愛國教育。

「香港的青年不僅是非法『佔中』的那些人,大部分都是很好的。」港區代表張鐵夫說,駐港部隊進入香港以來,在港人心目中是真正的文明之師、威武之師,「如果我們的香港青年能進到部隊這個大熔爐來鍛煉一下,應該也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