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經濟日報社論指出:沒有必要對股市過度恐慌

2015-07-06

【香港中通社7月5日電】近期中國內地股票市場的走勢讓眾多投資者體驗到了過山車的感覺。周末兩天(7月4日、5日),內地《經濟日報》連續在頭版發表署名為葉瓣的評論文章,分別為《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方向不會改變》、《對股市過度焦慮和恐慌沒有必要》。文章強調,就中國資本市場的大勢而言,不管是從經濟宏觀面、政策面,還是市場本身的發展節奏看,健康發展的方向不會改變。

其中,5日刊發的《對股市過度焦慮和恐慌沒有必要》一文中指出,在市場從「快牛」向「慢牛」行情的切換過程中,有一些波動和震蕩是必然的,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應適當、適度、適時地調整心理預期。要放眼長遠,不因短期的市場波動過度悲觀,否則極易陷入「追漲殺跌」的誤區,產生不理智、不理性的投資行為。各種利好釋放通常需要一定的過程,效果往往也不會立竿見影,但各方呵護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態度是明確的,維護資本市場穩定運行的決心也是堅決的。在這一過程中,投資者恐怕更需要信心和耐心,而不是在焦慮和恐慌中亂了方寸、無所適從。以下為《對股市過度焦慮和恐慌沒有必要》全文:

近期,A股市場在達到5000點關口後出現深幅調整,不少倉位較高的投資者賬面財富快速縮水,難免產生焦慮情緒。與此同時,市場上流傳著一些真偽難辨的傳言,加劇了市場的恐慌。

現在看來,客觀、全面地看待這波行情十分必要。從以往經驗來看,股市大漲之後容易出現快速回調,這種現象并非第一次出現,投資者需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備。比如,最近一周的5個交易日內,滬指共跌去12%,而歷史上滬指單周跌幅超過12%的多達11次。經驗同樣告訴我們,正如深蹲是為了可以更好地起跳,在短期急挫後再度反彈、走出更大行情的先例也屢見不鮮。

在市場從「快牛」向「慢牛」行情的切換過程中,有一些波動和震蕩是必然的,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應適當、適度、適時地調整心理預期。尤其要放眼長遠,不因短期的市場波動過度悲觀,否則極易陷入「追漲殺跌」的誤區,產生不理智、不理性的投資行為。

連日來,中國人民銀行實施降息降准、連續逆回購,市場流動性保持在合理水平;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將從240億元增資到約1000億元,用於維護市場穩定;中國證監會密集出台各種措施,如允許融資融券合約展期、大幅調降A股交易費率等,這些無疑都對股市的穩定形成強有力的支撐。

必須看到,各種利好釋放通常需要一定的過程,效果往往也不會立竿見影,但各方呵護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態度是明確的,維護資本市場穩定運行的決心也是堅決的。在這一過程中,投資者恐怕更需要信心和耐心,而不是在焦慮和恐慌中亂了方寸、無所適從。

值得注意的是,市場上流傳的各類信息中,有一些屬於虛假信息,還有一些將個別事件或案件與股市捆綁,也是引發市場恐慌情緒的根源之一。證監會日前宣佈,將會同公安和媒體網絡主管機關及時查辦案件,嚴厲打擊編造、傳播虛假信息的違法違規行為。必須使謠言亂市者付出沉重代價,才能消除各種人為的不穩定因素,才能堅定投資者的信心,才能穩定投資者的預期。

當前,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結構調整步伐加快,主要經濟指標趨穩向好,全面深化改革的動力正在繼續釋放,支撐資本市場向好的大邏輯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市場各方,特別是投資者大可不必為短期的市場波動過度焦慮和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