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遺盆景化

2015-07-13

澳門歷史城區申遺成功的○五年起,澳門正經歷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林翊捷認為,正正是這兩個完全重疊的時間,讓十年下來還能保得住一些景觀和文物,這實在是功不可沒的,「如果不是有世遺的話,我相信,情況絕對更差而非更好!」

不過,兩人更擔心的是,受全世界注視、在相對安全的世遺城區之外,尤其區域邊緣部份的景況,「會否十年之後,整個世遺城區變成『盆景化』,好似一個花樽放在博物館用玻璃罩罩著,其實周圍的環境與它已經格格不入!」

因為在受嚴格法律保護的世遺城區的外面,仍然受到經濟環境影響,若完全不做任何特別規範,任由發展商隨意發展,世遺城區內與外的視覺與空間利用之差異,或會在未來十年變得越來越突兀,特別當土地價值越來越高之時。

三十層高樓包圍三層高城區

「可以想像,一街之隔,可能在世遺城區裡面起三層,剛好對面在世遺緩衝區外面,可能可以准起三十層,久而久之……我用一個形象點的比喻,可能三十層的大廈就會包圍了一個三層高的城鎮,只要時間一長,會不會有這樣的情況呢?」

「你今日採取一個修補態度,可能二十年後對景觀的破壞即使不能改善都好,但也不會惡化!但如果我們採取一個放任態度,二十年後景觀惡化到一種程度,可能就是高樓大廈完全將整個澳門半島包圍住,連我們今日重有的一半,甚或三分一的景觀可能都保不住。」林如是說。

望海燈塔未必再望海

其中一個是位於新口岸區的高樓,十年間已將過去澳門半島天際線完全改變,把世遺主角之一的松山燈塔比下去,「以前我們好容易,由?仔一望過去澳門半島,就可以看最高白色個那點就是燈塔。現在我們要搵,還不是每個角度都可以搵到。」

另外一個突出的例子,就是主教山後面的超高樓凱旋灣,的確是位於世遺緩衝區外,但它對主教山、媽閣山和崗頂這一片造成的景觀衝擊和影響,是非常之顯著。

主教山腹背受敵

林翊捷提醒,主教山將來情況就不止這樣,因前面還有未發展的南灣湖CD區,以至諮詢中的新城B區,「發展強度達到那都還是一個未知數,會否將來又再重演一次,松山前面、新口岸航一模一樣的發展,讓我們整個世遺城區比高樓包圍著。」

他又補充,一河之隔的珠海,高樓已經不斷地興建起來,「變成合圍的情況,可能唔使幾多年就出現!我諗,可能就是未來這個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