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讀文章可識人心

2015-08-17

阿根廷研究人員最近開發出一種基於西班牙語的人工智能程序,可通過分析一個人所寫的文章評估作者的人格與個性。

這套分析系統名為“人格洞察力”,可以分析被測試者的微博、論壇帖子、社交網站的評論或者公開演講,然後與心理學模型所提供的100個參數進行相關度比對,從而描繪被測試者的人格特徵,比如社交傾向、樂觀傾向、自信程度、價值取向等。

讓機器辨析人性確實不是件容易的事,關鍵是構建足夠可信的關聯數據庫。阿根廷研究人員解釋說,心理學家通過大量實證研究積累了豐富的關於特定人格與所用詞彙和表達方式相關性的數據庫,並在此基礎上構建了詞彙與人格傾向的分析模型。

研究發現,最適合用於評估人性的文章來自“情緒化寫作”,例如微博、博客、跟帖評論或演講文稿,作者所用詞彙與人格分析模型詞彙庫的相關度非常高,最不適合的是學術文章,通過一篇關於宇宙起源的學術論文做人格評估自然不會得出理想的結果。

評估系統在其網站上分析了美國前總統肯尼迪的一篇演講稿,得出結論是:“多數時候您非常自信,很少自責,很嚴肅,善於控制慾望,另外您的慾望並不是很強烈,您有哲學思維,接受新思想,喜歡探索,抉擇時名譽是考慮的決定因素……”

當然這篇1394個單詞的演講稿長度有限,研究團隊推薦的文字長度最少是3500字。研究人員認為,為了得到更加可靠的評估結果,6000字左右最為適合。

如果把最不適合人格評估的學術類文章輸入評估系統會怎樣呢?系統評估了斯蒂芬‧霍金《時間簡史》第一章節第一段,結果也頗為有趣:或許是情緒化用語太少的緣故,“想像力”和“開放度”分值高達90%,而“對愛的需求”卻為零。

(新華社布宜諾斯艾利斯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