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50917號
2015年09月17日
星期四
醫學美容冇皇管 黃淑貞促納入醫療事故法
2015-09-17
【本報訊】近年醫學美容盛行,包括入侵性美容治療(注射肉毒桿菌、隆胸等),群力智庫副理事長黃潔貞指出,本澳對美容院監管不足和不到位,社會對醫學美容認知不足,以致坊間不少美容院繼續打著“醫學美容”的旗號,不當地施行醫療程序,對顧客的健康構成安全風險。促請政府將醫學美容納入醫療事故法中,填補現時的法律漏洞,保障消費者安全。
六成受訪者不知醫學美容治療風險
群力智庫於今年七月初, 成功訪問了一千一百二十七名曾接觸美容服務的澳門居民,受訪者的年齡主要集中在二十六至四十歲,佔整體受訪人數七成。調查發現,四成五曾接受坊間美容服務的受訪者不知道何謂「醫學美容」,四成二受訪者認為「醫學美容」屬於美容行為,兩成三受訪者無法判別,反映大部分市民未能清晰區分醫學與美容的分別。在接受美容服務前,六成受訪者完全不清楚或一般清楚醫學美容治療(如激光治療、抽脂整形)所存在的風險。
約六成五受訪者贊成將「醫學美容」進行規管,不贊成佔一成,無意見則佔兩成五。五成三的受訪者表示知道醫學美容是需要由專業資格的醫生來負責,不知道則佔四成七。
整形外科非法行醫嚴重
群力智庫指出,由於現時美容業界並沒有相關的考試和認證制度,導致美容院內的執業人士素質參差,良莠不齊。加上澳門沒有公認的專科制度,造成不少醫生沒法子獲得專業資格的認可,只能從外地考取相關證照。據行內整形外科醫生表示,本地非法行醫情況嚴重,部份美容院會招攬外地醫生到澳門為預約好的客人打針或進行醫學美容療程。大部份美容師對能量儀器未必完全認識,存在措作危險,對消費者健康構成影響。
群力智庫副理事長黃潔貞批評,經營美容院的門檻相對較低,衛生局雖然有機制監管美容業,但未必到位,建議政府調整發牌及監管機制,具體規範相關醫生的專業資格,設醫學美容醫生註冊制度,相關醫生和美容師必須取得專業認證的資格,才能施行有關療程。並加強巡查美容院不能提供要藥物處方的美容療程,起監察作用。同時促請政府將醫學美容納入醫療事故法中,填補現時的法律漏洞,保障消費者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