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51017號
2015年10月17日
星期六
議員狠批經屋制度政策
2015-10-17
【本報訊】四萬二千六百多份申請表爭一千九百戶經屋,抽籤過後,議員吳國昌、區錦新建議,恢復評分輪候制度,並希望政府確切調動土地資源增建經屋。議員李靜儀提出,希望增建經屋。
吳國昌在議程前發言中表示,四萬多份申請被官僚分組抽,三萬九千戶實際完全無份。被安排有份抽籤的是有長者有殘疾人士的核心家庭,全都一家四至六口,但官僚安排一千九百單位中有八百多戶是T1,如果一家四至六口「塞唔落」被逼放棄可能令人精神崩潰,到時官員又可以反過去指經屋申請其實無急需。他指,過去評分輪候制肯定不會出現逼一家四至六日家庭選購T1單位,認為阻礙合資格家庭上樓的其實是經屋供應不足,認為只要特區政府確切調動土地資源,回復評分輪候制度,讓合資格的經屋申請者與社屋申請者都輪候有期。
區錦新指,計分制能將住屋條件差、收入低、有長者或殘疾人需要照顧的家庭排在分配之列,抽籤則講運氣,但最急切需要的人未必好彩,違反了公共資源的運用原則。又批評,政府將「社屋為主、經屋為輔」的公屋政策奉為圭臬,明明經屋從需求到供應都遠大於社屋,怎麼成了輔?批評政府採取抽籤政策,意味著政府沒有承諾,任由申請者靠運氣,不負責任。若堅持這種抽籤散隊制度,特區政府等同政治自殺。促政府下決心調動資源,增建足夠數量的經屋和社屋,重新設定經屋計分排序輪候制度,讓市民輪候有期,以安民心。
李靜儀指,經屋在僧多粥少之下,大部分申請者淪為“陪跑”。此外,在建中的萬九及後萬九計劃興建進度未如理想,多數項目需要二○一七年第二季或之後才建成,部分更無法預計完工時間,讓已預約購買經屋或正輪候社屋的市民望穿秋水,徒增社會怨氣和不滿。公共房屋供應不足,除了令居民租買公屋無望外,亦令經屋失去調控樓市的槓桿作用,私人房屋的價格遠超居民負擔,只能齊齊爭公屋,進一步加劇公共房屋的需求。她認為,關鍵是增加公共房屋供應,政府必須加快現有公共房屋項目的興建,尤其需想方設法清除停工多時項目的興建障礙,避免一而再拖延;對於近六千個待規劃的公共房屋單位,亦必須明確有關興建安排,讓居民看到公共房屋的供應前景,避免持續的需求恐慌。
議員陳明金則希望,政府在執法上公平,不選擇性執法。在經屋問題上,他認為,經屋法修法不久,即使再修改也不能解決僧多粥少的根本問題,如何科學倡導「社屋為主、經屋為輔」的房屋政策,關乎政府的威信,考驗施政者的不選擇性執法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