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聞集納

2016-05-07

民政總署“管委熱線”下週一接聽市民意見

▲為廣泛聽取民意,民政總署於每月第一個星期一辦公日的上午,開通“管委熱線”,由民署領導層透過市民服務熱線2833 7676直接聽取居民意見及訴求,與大眾攜手推動市政及民生政策的發展,歡迎廣大市民參與交流意見。

本月管委熱線於五月九日,上午十時三十分至十一時三十分舉行,市民可於當天早上致電民署市民服務熱線2833 7676登記參與。

房地產中介業務5月起設網上預約服務

▲截至今年4月底,有效期至今年6月30日的有效房地產中介人臨時准照有1199個,房地產經紀臨時准照有3820個,為便利申請人提出房地產中介業務的相關申請,房屋局已於本月初增設網上預約服務,以減省申請人之輪候時間,並呼籲申請人須儘早辦理申領准照手續,才可以無間斷從事房地產中介業務。

現時網上預約的房地產中介業務範疇項目包括:申請房地產經紀准照、房地產中介人准照、商業營業場所說明書、補發准照或說明書、一般事項(房地產中介業務)及准照續發。

申請人可於房屋局網頁(www.ihm.gov.mo)進行預約,以減少其輪候辦理手續的時間,倘預約後有變動預約者亦可在網上更改或取消預約,但均須於最少1個工作日前作出,而每一個預約編號僅代表一位預約人提交一份申請表。此外,市民亦可繼續透過親臨方式提出有關申請。

在完成網上預約後,申請人須帶齊預約憑單、申請所須文件及文件正本以供核對,並在預約時間前10分鐘,前往房地產中介業務辦事處(澳門俾利喇街134號望賢樓地下)按序提交申請表及辦理手續。

房屋局呼籲申請人須儘早預留足夠時間,辦理申領准照的手續,以確保在房地產經紀臨時准照或房地產中介人臨時准照有限期屆滿之前,已完成申請手續並領取有效之准照後,才可以無間斷從事房地產中介業務。

社工局協助家長選擇合適的托兒服務

▲現本澳受資助托兒所正進行分階段招收幼兒程序,社會工作局正協調及跟進最新的報名安排,評估本澳托額的供求情況,並會協助家長選擇合適的托兒服務。

本澳受資助托兒所從本年4月1日至5月31日,正進行首階段招收幼兒程序,近日先後有托兒所完成抽籤並公佈錄取名單,社會工作局正全面收集及評估本澳托額的供求情況。除了33間受政府資助的托兒所外,部份私營托兒所正進行報名。

社會工作局呼籲家長根據家庭照顧條件和幼兒特質,選擇全日托或半日托服務,提升家長親子關係,有助兒童健康成長。如有查詢可於辦公時間內與社會工作局兒童及青少年服務處聯絡,電話:83997783,或於本局網頁www.ias.gov.mo瀏覽相關資訊。

譚俊榮會見公共行政管理學會一行

▲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5月5日在特區政府總部與澳門公共行政管理學會領導層一行會面,雙方就醫療、旅遊、文化、教育、體育、語言培訓等範疇交換意見。

惠程勇主席、李略理事長等介紹,澳門公共行政管理學會作為一個專業公務人員團體,成立二十多年來一直秉承宗旨,積極開展與公共行政領域有關的專業活動,如舉辦研討會、座談會及講座等活動,邀請專家學者、政府部門主管或社會人士擔任主講嘉賓,藉以交流公共行政管理方面的經驗及建議。

譚俊榮肯定澳門公共行政管理學會的工作,認為該會結合實務經驗及專業知識所提出的中肯意見和建議,對推動公共行政的提升和發展有著重要的參考作用;也期望該會繼續關注特區政府施政,為促進澳門的繁榮穩定獻計獻策。

會面中,澳門公共行政管理學會認同社會文化司在改善醫療服務,縮短看病排期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期望在旅遊、文化、教育、體育、語言培訓等領域繼續推進改革,為社會帶來更多福祉。

視覺藝術年展西方媒材類下周開幕

▲由文化局主辦的“二零一六澳門視覺藝術年展—西方媒材類”將於五月十三日(星期五)下午六時在南灣舊法院大樓舉行開幕儀式。是次展覽是第二十七屆澳門藝術節活動之一,為本地藝術家一年一度展現其才華及創意的文化盛事。

承接去年以中國書畫為題材,本年度的澳門視覺藝術年展以西方媒材創作為徵選項目,包括繪畫、攝影、版畫、陶瓷、雕塑、混合媒材、裝置及錄像等創作形式,從去年十月開始進行公開作品徵集,共收到三百六十一件作品參加徵集活動。經五位來自不同地方和專業領域的資深藝術家擔任評審委員,並認真討論後,挑選出八十三件/套入選展覽作品,其中十件獲評為優秀作品,包括李安怡《樹.人系列—靜脈》、沈伯煇《路環船廠》、胡顯龍《毛衣》、張恒豐《萬物說系列1、2》、梁偉立《眾人的避難所》、陳遠問《屏風》、陳顯耀《異變中的城市》、麥光榮《大三巴牌坊No.1》、楊文彬《蜀山02》及蔡一郎《跨越》。所有入選作品將於五月十四日至八月七日期間,在南灣舊法院大樓向公眾展示。

“漫步澳門街”之認識澳門嘉年華活動本周日舉行

▲由民政總署聯同多個政府部門及民間團體舉辦的“漫步澳門街”之認識澳門嘉年華活動,將於本週日(五月八日)下午二時至五時塔石廣場舉行,歡迎市民踴躍參加。主辦單位期望透過活動,推動市民參與社區,從不同面向加深認識街區蘊藏的內涵與趣味,從而更熱愛所生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