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官媒九問菲律賓南海仲裁案

2016-05-16

【中新社北京5月15日電】中國官方媒體15日發表文章,梳理菲律賓南海仲裁案中各界關心的九個問題,並從歷史、法理等層面對外做出詮釋和解答。

南海仲裁案由何而來?文章指出,2013年1月22日,菲律賓外交部照會中國駐菲大使館稱,菲律賓就中菲有關南海『海洋管轄權』爭端提起強制仲裁,並聲稱其依據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有關規定。中國政府多次鄭重聲明,不接受、不參與菲律賓提起的仲裁。然而,在菲律賓執意推動下,仲裁庭仍然強行推進程序。目前,仲裁庭已完成對實體問題的審理,並將於近期作出最終裁決。

菲律賓為何要提南海仲裁案?據外交部條法司司長徐宏介紹,在菲律賓啟動仲裁程序的第二天,菲外交部就發佈了一份文件,明確把提請仲裁的目的描述為『保護我們國家的領土和海洋區域』,聲稱不要『放棄我們的國家主權』,把真實意圖很露骨地講了出來。

『菲律賓執意單方面提起南海仲裁案,實質目的是通過仲裁這種手段將其非法侵占的中國南沙島礁據為己有,從法律上否定中國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教授馬呈元說。

中國對仲裁案採取什麼立場態度?文章指出,在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問題上,絕不接受單方面訴諸第三方爭議解決辦法,是中國的一貫立場。中國政府對菲律賓南海仲裁案的立場和態度一直很清楚:不接受、不參與。未來裁決結果作出後,也將不承認、不執行。

武漢大學國際法研究所執行理事長曾令良說,領土主權爭議不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規範事項;而關於海洋劃界,中國政府早在2006年就根據《公約》規定作出了排除性聲明。『雖然菲律賓對南海仲裁案進行了精心包裝,但本質上都屬於領土主權爭議和海洋劃界問題。』

仲裁庭是否公平公正權威?文章認為,作為應菲律賓單方面請求建立的一個臨時機構,南海仲裁案仲裁庭違反《公約》規定,強行審理和行使管轄,屬隨意擴權和濫權。外交部邊海司副司長蕭建國表示,仲裁庭一味全盤接受菲律賓的非法無理主張,實際上已淪為菲方的代理人,完全偏離了第三方程序應有的公正立場與審慎品格。

『作為《公約》締約國,中國所做的一切,針對的不是包括《公約》在內的國際法,也不是國際海洋法法庭,針對的是強行審理和行使管轄權、隨意擴權濫權的南海案仲裁庭。』中國社科院邊疆研究所研究員李國強說。

南海仲裁案是不是單純的法律案?徐宏說,『菲律賓南海仲裁案絕不是一起單純的法律糾紛,而是一場披著法律外衣的政治鬧劇。』『大量證據表明,菲律賓提起南海仲裁案的真實目的就在於否定中國對南沙島礁的領土主權,並將其非法竊取中國南沙島礁的行為合法化。』

中國國際法學會副會長、中國海洋學會副理事長張海文說,隨著美國推進『重返亞太』戰略,南海問題逐漸昇溫。美方公開聲稱,南海島嶼領土爭議事關美國國家利益。在這個背景下,南海仲裁案絕不能簡單地放在國際法框架下分析。

對於『不參與是否意味著不作為』的問題,文章指出,從菲律賓單方面提起仲裁案起,中國就通過多個途徑、採取多種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2014年12月7日,中國政府發表關於菲律賓所提南海仲裁案管轄權問題的立場文件,全面系統闡述中國不接受、不參與仲裁以及仲裁庭對本案明顯沒有管轄權的立場和理據。2015年10月,仲裁庭就管轄權和可受理性作出裁決之後,中國外交部發表聲明,指出裁決無效,對中方沒有約束力,並闡述了五點法理依據。

不承認不執行裁決結果是否違反國際法?文章引述馬呈元的觀點指出,『由於仲裁庭一開始就不具有管轄權,所以無論裁決結果對中國有利還是不利,都不具備法律效力,自然也就談不上執行問題。』。

若出現不利裁決是否意味著喪失南海權益?文章援引徐宏的表態,無論是菲律賓提起仲裁,還是仲裁庭作出裁決,都不會改變中國對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主權的歷史和事實,不會動搖中國維護國家主權和海洋權益的決心和意志,也不會影響中國通過直接談判解決有關爭議,以及與本地區國家共同維護南海和平穩定的政策和立場。『希望任何方面都不要被這個案件所綁架。』

那麼,中國是否『孤軍奮戰』?據瞭解,已有約40個國家對中國在南海仲裁案上的立場明確表示支持,既包括東盟國家,也包括域外國家。

『這是國際社會對中國通過協商處理南海問題、維護南海和平穩定、全面有效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立場的理解和支持,代表著世界上維護公平正義的聲音。』曾令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