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長征七號運載火箭

2016-05-16

【中新社北京5月15日電】(記者 張素)長征七號首飛箭15日運抵海南文昌發射場,標誌著首飛任務進入全面實施階段。中新社綜合專家說法,提前解碼這支航天新箭。

最高研製水平

長征七號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為發射貨運飛船而全新研製的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箭體總長53.1米,芯級直徑3.35米,捆綁4個直徑2.25米的助推器。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原黨委書記梁小虹表示,長征七號是一枚『數字火箭』,設計階段全數字化,生產加工階段『一鍵式』,試驗裝配應用『虛擬現實技術』,代表了中國運載火箭最高研製水平。未來該型火箭將承擔中國航天80%的發射任務。

與目前承擔載人航天工程的長征二號F相比,長征七號的火箭結構發生重大變化,比如原來的捆綁式火箭是兩點支撐,長征七號是三點支撐,助推器長度也增長了近一倍。自2010年正式立項以來,研製團隊先後完成32項關鍵技術攻關,完成了289項初樣大型地面試驗。比如全箭模態試驗,需把火箭綁在高達93米的全箭振動塔上『蕩鞦千』,模擬出火箭從起飛到助推器分離前100多秒的真實飛行狀態。

『水』『火』各出奇招

現役長征火箭發射時都會避開雷雨天,但對長征七號來說,可以在雨中發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征七號總設計師助理胡曉軍說,為應對海南發射場潮濕氣候,專門進行了防水設計,精細到用來平衡整流罩內外壓力的排氣孔也有防水。

火箭發射點火刹那溫度高達2800攝氏度,科學家找到最合適的噴水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一院15所大流量噴水降溫降噪系統技術負責人陳勁松說,噴水系統分為兩級,各噴20余秒,噴水量達400噸。海南文昌發射場的新一代發射平台也設有噴水降溫。

儘管長征七號起飛重量接近600噸,但其鋼筋鐵骨的結構及設備佔重量比僅有10%左右,其餘絕大部分都是燃料。新一代運載火箭的標誌在於採用無毒無污染的液氧煤油作為燃料。

長征七號使用的新型120噸級液氧煤油發動機,推力較以往提高了60%,火箭運載能力最大能提高3倍,並且燃料易於貯存、運輸,發動機也可重復使用。承擔研製任務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六院,累計突破高壓補燃關鍵技術80余項。

『火箭坐著沙發去發射』

長征七號『搭乘』遠望21號火箭運輸船從天津運抵海南。這是中國首艘載運火箭的專用船,創新設計出一整套運載火箭海上環境保障措施和火箭集裝箱減搖減振手段,被形容為『火箭坐著沙發去發射』。

按計劃,長征七號首飛箭預計將在6月下旬實施發射,這是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階段4次飛行任務的『開局之戰』,也是中國新建成的海南文昌發射場首次執行發射任務。

記者獲悉,針對首飛任務特點,發射場從提高參試設施設備安全性、可靠性入手開展各項技術準備,目前設施設備狀態良好,準備工作有序進行。

經過專門設計演練,長征七號可以提前加註,為成功發射爭取更多有利時間。而為應對發射場每秒20米風速,確保火箭『站得住』,設計人員進行了防風減載裝置,可在8級大風情況下進行垂直轉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