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文物協會考察荔枝碗船廠

2017-03-28

【特訊】文遺研創協會聯同文物大使協會日前組織一行二十四人到荔枝碗船廠遺址進行考察,探究荔枝碗村的造船工業文化、區域價值和現狀,並邀請澳門本土造船工匠後代談駿業介紹船廠狀況。

澳門文遺研創協會會長譚志廣表示,荔枝碗船廠遺址是二十世紀的澳門漁船製作及出航之地,對澳門經濟及人民生活文化具有特殊見證的重要性,此外,再以審美價值而言,每座船廠的建築結構都各具特色,使用的木料亦有不同,沿着路環鳥南面海岸線而建,形成人造建築和自然環境的的混合景觀。

協會到訪造船遺址及由造船業商會籌資而成的展覽館。過程中,談駿業從產業歷史、建築特色、周邊自然環境生態狀況等方面進行講解,全面剖析荔枝碗船廠遺址的文化價值。談駿業指出荔枝碗村除了擁有造船歷史外,亦具有生態保育價值等,有很豐富的人文內涵,是處十分重要及寶貴的地方。假如有任何船廠現址有缺失,不僅降低作為工業遺址的價值,亦會令荔枝碗村失去脈胳,更有可能影響侯鳥遷徙,造成生態影響。協會成員表示獲益良多,隨後團員亦與並與談駿業討論了有關造船文化的保育價值方面等各種意見。

譚志廣續稱,澳門近年經濟急速發展,人口急速增長導致城市中增添了許多新基建以滿足居民和遊客的需要,很難得路環仍保留着昔日漁村風光,現時雖然大部份路環原村民已離開此地,但路環的村落肌理和昔日居民的生活見證物仍然被保存下來,當我們將船廠遺址、廟宇、民居和商鋪相連起來看,仍然可看到水和人之間的關係是如此密切,不論是工業、商業、信仰和生活都是與水相連,而船廠和村落環水而建,形成由二十世紀出產的工業建設、人民生活居所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的景觀。

參考團成員包括澳門文物大使協會會長廖嘉豪、理事長廖芷欣、副理事長戴祖惠,及澳門文遺研創協會理事長黃嘉輝、副理事長柯浩然、副理事長林卓河等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