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學者看中共十九大: 中國能為世界帶來什麼?

2017-11-20

【中新社北京11月19日電】 (李純 邢翀 劉旭)“中國以什麼貢獻世界?”這是60多年前中國學者梁漱溟發出的疑問,也是行進在復興之路上的中國必須面對的時代課題。

在日前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聯合主辦的“中共十九大:中國發展和世界意義”國際智庫研討會上,中外知名學者、智庫專家、前政要聚焦這次“站在世界地圖前”召開的黨代會,探討中國發展之于世界的意義。

中共十九大報告指出,過去5年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在世界主要國家中名列前茅,國內生產總值從54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增長到80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

“中國的經濟發展已經影響世界。”巴基斯坦政策研究所執行主任哈立德•拉赫曼表示,無論是全球經濟增長還是世界減貧,中國均在其中產生巨大影響。中國經濟的發展不僅有益於中國和中國人民,也將使全人類獲益。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教授常修澤認為,在世界經濟發展動力不足的背景下,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推動經濟發展動力變革,能够為世界經濟發展探索一條動力變革之路。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變革相當于“加大馬力”,能够將世界經濟發展帶動起來。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克勞福德公共政策學院榮譽教授彼得•德賴斯代爾也持相同觀點。他認為,通過與其他國家的交往,中國的經濟發展能够繼續為全球貿易和經濟增長作出重要貢獻。

“減貧”也是此次研討會的一大熱詞。中共十九大報告指出,十八大以來的5年,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6000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從10.2%下降到4%以下。肯尼亞非洲政策研究所所長彼得•卡戈萬加認為,中國令世人矚目的社會經濟發展與脫貧攻堅的成就密不可分,值得學習借鑒。

“在過去近40年的時間裡,中國貧困的減少本身就對世界貧困的減少作出76%的貢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指出,中國消除貧困的實踐成功創造了一種中國智慧,也可作為一個中國方案、一種選擇,讓廣大的發展中國家,特別是貧困國家借鑒。德國發展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托馬斯•福斯也認為,中國的發展和成就“絕對是傑出的”,分享中國的經驗以及社會問題的處理方法,全世界可從中獲益良多。

從十九大到二十大,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從2020年到2035年,要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要把中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共勾畫的“新征程”清晰可見。“中國未來的目標是什麼、中國將為國際社會貢獻什麼,這些我們都已經非常清楚了。”智利安德列斯•貝洛大學中國—拉丁美洲研究中心主任費爾南多•雷耶斯•馬塔認為,需要進一步探討的是,其他國家的目標是什麼,是否具有這樣的同步性,能够共同實現未來的發展。中國方案的提出也提供了很好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