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濟學者分析指中美貿易戰對中國『短空長多』

2018-08-09

【香港中通社8月8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喬依)針對近日中美貿易戰升級,淡江大學兩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台灣經濟研究院董事林蒼祥8日接受香港中通社專訪時分析,貿易戰對中國未來2、3年雖有影響,但從10年的長週期來看會有利多效應。

此前美方公佈對中方2000億美元輸美產品加徵10%關稅清單的基礎上,提出擬將稅率由10%提高到25%。中方8月3日提出反制措施,將依法對自美進口的約600億美元產品加徵關稅。

林蒼祥指出,美國在這場貿易戰中出重拳、咄咄逼人,恰逢中國正處於去槓桿階段,如同正在蛻殼的動物受攻擊,當然容易受傷。不過,他認為從歷史分析,中國一旦遭遇外敵,內部都能團結一致抵抗外敵。這次也不例外,且已經作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

此外,林蒼祥也提出,美方有關智囊認為中國干擾了貿易秩序,可以採納為加強科技產業的參考意見。他提出3點建議,第一,調整過去採取的技術換市場准入的策略;第二,加強知識財產保護意識、加快腳步投資技術專利;第三,調動軟性力量支持科技產業發展,如股債市場。

他指出,目前中國拉動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投資方面房產比重太大、出口方面對美貿易量太多、民間消費也僅佔約40%,遠低於美國的60%。在貿易保護重啟的當下,預料全球關稅將至少增加30%,貿易量也將隨之下降,中國可藉此良機調整過去的經濟增長模式。而貿易戰對於美國而言,林蒼祥認為是“短多長空”。他說,美中在製造業是上下游關係,美國總統特朗普此次要將製造業移回美國,政治目的居多,經濟意義不大。因勞工是美國的短板,在加息週期下,這是“把大灰狼逼到了懸崖上”。

在全球化進程下,貿易戰也影響了早已緊密聯繫的產業鏈。林蒼祥透露,近日他接觸到的台灣企業已經感受到衝擊,尤其台灣以加工製造業為主。他分析,若製造業和對外貿易受重創,台灣整個經濟都會垮,無奈當政者尚未意識到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