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市民食鮮帶子中毒

2010-05-19

【特訊】衛生局前晚接獲十多名巿民食用新鮮帶子後出現不適的報告,呼籲巿民暫停食用新鮮帶子。 衛生局前晚深夜接獲醫院通報,有多位巿民食用煮熟的鮮帶子後出現不適的個案。至昨晨九時,證實兩家醫院共有十四名巿民,年齡介乎十三至六十八歲,在食用煮熟的新鮮帶子十至四十分鐘後出現頭暈、四肢乏力、眩暈、視力模糊、噁心和嘔吐等不適症狀。經調查,各患者發病前食用的新鮮帶子,分別購自下環街街市、水上街市、青草街街市和紅街市,並在家中自行烹煮。 衛生局懷疑事件與近日鄰近地區出現的中毒個案同屬麻痺性貝類毒素中毒,已即時將情況報告予相關部門跟進。衛生局呼籲巿民暫停食用新鮮帶子,並密切留意相關部門發出的其他指引。 巿民如食用後出現不適症狀,應儘快求醫。  

食品安全統籌小組高度關注 △食品安全統籌小組下設技術小組高度關注市民進食新鮮帶子後出現不適的事件。民政總署已即時追查來源,並要求街市攤檔和零售漁獲店舖暫時停售有關產品。衛生局就呼籲巿民暫停食用新鮮帶子,如食用後出現不適症狀,應儘快求醫。 民政總署在接獲衛生局通報後,已即時追查來源,通知批發商關注及作出跟進和回收;另外在零售層面方面,已即時通知街市攤檔和零售漁獲店舖暫時停售新鮮帶子。現時,民署對貝類海產等鮮活食品的檢驗檢疫工作,主要是透過「來源控制」來進行,並與內地部門保持良好的溝通和合作,抽取樣本化驗。 雙殼貝類的水產是造成貝類中毒的主要媒介,因為牠們是濾食性生物,容易攝取水中的毒藻。毒藻的毒素會積聚在貝類的組織內,尤其是在內臟部分。倘市民進食了受痳痺性貝類毒素汚染的貝類,可導致中毒。夏天進食貝類海產的風險相對較高,且貝類毒素可溶於水中,既耐熱又耐酸,亦不能透過烹調過程而破壞。 衛生局懷疑今次事件與近日鄰近地區出現的中毒個案同屬麻痺性貝類毒素中毒,中毒症狀可在進食貝類後數分鐘至數小時內出現,初期症狀包括口部及四肢痳痺,刺痛,腸胃不適如嘔吐及肚瀉,症狀一般會在數小時至數日內完全消退。 由於現時並無解毒劑可消解痲痺性貝類毒素,因此對中毒者的療法均屬支援性質。衛生局呼籲市民暫時應避免食用鮮帶子,如食用後出現眩暈、頭暈、四肢乏力、視力模糊、噁心和嘔吐等症狀,應儘快求醫。 另外,截至昨日中午為止,曾食用新鮮帶子而出現不適的本澳市民,經接受診治後亦已全部離開,無需住院治療。  

香港再有九人疑進食鮮帶子中毒 【香港中通社五月十八日電】香港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十八日接獲更多懷疑麻痹性貝類毒素中毒報告,並再次呼籲市民暫時避免食用鮮帶子。 衛生防護中心發言人說,截至十八日下午三時,中心接獲再有九人進食帶子後不適的報告。由五月十五日至今,受影響的人士總數達二十六人,他們都是懷疑淋痹性貝類毒素中毒。 該九名受影響的人士來自四個群組,共有四名男子及五名女子,年齡介乎二十二至七十二歲,他們于十六日和十七日在家中進食帶子,一小時內出現四肢麻痹、暈眩、視力模糊、噁心、嘔吐、腹瀉和說話不清等病徵。 受影響人士中,六人曾到瑪嘉烈醫院、將軍澳醫院和聯合醫院的急症室求醫,而另有一人向私家醫生求診,各人情況穩定。根據初步資料顯示,這些鮮帶子來自深水埗、將軍澳、藍田和天水圍的四個街市。 發言人說,市民如出現麻痹性海產中毒的病徵,應立即求醫,並保留餘下食物,以便調查和化驗。衛生防護中心仍繼續進行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