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員反對經屋價與私樓掛鈎

2010-05-21

【本報訊】多位議員關注公共房屋問題,議員何潤生認為,將私人樓價格列入經濟房屋訂價的考慮因素之中,與原來的立法精神不符。議員關翠杏質疑政府的房屋政策,強調政府有責任解決居民的居住問題。而議員陳偉智認為,政府必須加快加大興建公共房屋力度,必須下決心收回囤積不發展的土地,以興建房屋及社會設施。 何潤生表示,本澳經濟房屋的發展,大部分都是以由政府與建築企業訂立「房屋發展合同」的形式而興建的。而根據第13/93/M號法令第一條第二款a)及c)項,「房屋發展合同」之目的是為:「紓緩本地區缺乏房屋之情況,尤其是紓緩收入較少之階層缺乏房屋之情況」、「鼓勵增加房屋之供給,該等房屋須較符合實際需要及本地區市民購買能力等條件」。由此可見,經濟房屋是紓緩低收入人士的住屋困難,而且是要符合居民購買能力的。 因此,他認為,在經濟房屋的訂價問題上,有關當局必需認真思考如何才能使經濟房屋的訂價符合上述法令所訂的「房屋發展合同」的目的。貿然將私人樓宇價格的因素列入經濟房屋訂價考慮之中,這一做法不但值得商榷,亦與原來的立法精神不符,更將引起居民質疑,特區政府是否以各種方式,間接迫使本澳居民承受不合理的高樓價而無法安居。而且,這亦將會對本澳現時的超高樓價起到托市作用,形成泡沫,令居民產生更大怨氣。 他說,除了經濟房屋的訂價引起廣泛關注外,有關萬九公屋單位的興建進度亦令居民十分不滿。因此,特區政府必須認真、嚴肅看待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加快計劃中的公共房屋興建進度。二、儘快推出新修訂的經濟房屋法律、法規,重開經屋的申請,使符合相關條件的人士亦有機會申請經屋,從而掌握社會對經屋需求的實際數據。三、立即啟動已宣佈成立的「公共房屋諮詢委員會」的運作,儘快就本澳公共房屋的長遠規劃展開討論、研究,想法挖掘潛力增建更多公屋單位。此外,為使本澳未來能有充足的公屋供應量,並且因應本澳土地資源緊缺的情況,應立即啟動新填海土地的規劃工作,儘早落實在新填海城區興建公共房屋的規劃,紓緩居民對安排住屋問題信心嚴重不足的情況。 何潤生再次指出,萬九公屋單位能否如期於二零一二年建成,將是對特區政府的誠信和管治威信的考驗,而居民亦已無法再容忍公屋落成遙遙無期,長此下去,社會各階層的矛盾將更為嚴重,屆時特區政府將負上無可推卸責任。因此政府必須引以為戒,慎重處理。 而關翠杏指出,截至去年底,本澳約有17%住戶居住在公共房屋,遠低於二○○一年的21%,主要是回歸初期當局未有就公共房屋的長遠發展訂定規劃,更一度多年停建公屋。 她說,最近幾年,澳門經濟急速發展,但行政當局在房屋政策上卻仍舊不作為,既沒有對公共房屋政策作出調整,又對私人房地產市場的熾熱炒風和不健康發展視若無睹,結果導致本澳私人樓宇價格大幅飆升,完全脫離居民的實際購買力,隨之而來租金亦水漲船高,本澳居民再難如往昔一樣,依賴私人市場解決居住問題。大多數居民無力租賃或購置,最終只能寄望於政府,勢必大大增加對公共房屋的需求壓力。 她質疑當局為何面對有關情況,至今只有公開拍賣一幅土地及活化工業大廈增加細面積單位的兩招建議。近月,周邊地區已針對熾熱樓市炒風不斷出招,但特區政府只以「社會房屋為主、經濟房屋為輔、財政資助作補充」的方針作為房屋政策主調,而沒有具體措施遏抑炒賣活動。「財政資助」是真正減輕居民置業壓力還是托市?種種問題實在令人存疑! 關翠杏強調,安居樂業是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石,政府有責任解決居民的居住問題,故當局除需加大及加快公共房屋的興建力度外,有必要透過科學決策,因應土地、財政資源訂定未來公共房屋的覆蓋面;並須盡快設定機制,提高房地產市場信息的透明度,讓居民掌握數據,有助其作出理性選擇;更須因應實際,推出措施遏抑炒風,尤其從稅項及按揭等方向入手,確保私人樓宇市場健康發展,讓具條件的人可以透過私人樓宇市場解決居住的問題。 另外,陳偉智也指出,安居樂業,是廣大市民的共同期望。過去特區政府長期停建公屋,令住屋問題變得嚴重。現在特區政府必須加快加大興建公共房屋力度,不僅必須在二零一二年之前建成一萬九千個公屋單位,並且必須下決心在未來五年內將公共房屋增建至四萬個單位,以滿足居民住屋的需求,與此同時,亦應為社會房屋及經濟房屋輪候者設輪候期,避免再讓輪候者陷入過去輪候無期、苦等無法上樓的境地。 他說,特區成立以來,部份與政府官員關係密切的發展商長期囤積土地不用來發展,又或拖延多年到了發展時申請改變土地原來用途來謀取鉅利,既延誤本地應有的產業及社會設施,又凸顯官商勾結利益輸送的問題。特首聲稱實行陽光政府,應依法處理囤積土地,嚴格審批改變用途申請。對於已囤積遠超三年土地利用期的土地,特區政府必須下決心依法立即收回,再透過公開規劃,以興建房屋及社會施設,回應民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