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如何保護路環資源和風貌?

2010-05-31

路環是本澳一個美麗的後花園,其蔥蔥鬱鬱的郊野更是澳門的市肺。休閒和舒適氣氛,尤其是舊市區的獨特的漁村風貌,都吸引著本澳的居民和遊客。因此,為更好地保護路環的資源,政府近年相繼推出政策和措施,使路環未來的發展既能兼顧「發展與保育」,又能活化路環舊市區,提升居民的生活質素。 二十多年前的規劃已將路環定位為一個自然地區並維持海岸線現狀,不進行大規模開發。隨著澳門近數年的急速發展,路環作為澳門後花園的城市規劃定位更顯重要。因此,政府去年4月推出了「優化路環舊市區可行性研究」公開諮詢。社會及路環居民普遍贊同路環舊市區應保持休閒、舒適氣氛,以低商業化的模式發展。 政府經收集意見調整規劃方案後,同年八月正式實施「路環舊市區詳細建設規劃」,藉以達到活化路環舊市區,提升路環居民生活素質,進一步美化環境及彰顯路環本土特色。 隨後的十月份,為有效和有序地處理路環舊市區原居民的居住問題,政府推出透過土地批給的方式,讓回歸前已居住在路環舊城區但未取得土地使用權的居民,繼續在原址居住或商住的計劃。計劃的推出對更好地保留路環原有的漁村特色和風貌,強化該區的旅遊休閒的發展定位及活化路環舊市區等起重要作用。 政府一方面推出政策措施,致力地保護好路環的資源以及舊市區的面貌,促進路環的可持續發展,一方面,對於非法霸佔路環政府土地,破壞山體、阻礙政府護林工作,以及未獲政府審批而擅自重整或重建樓房的不法行為,採取強硬的措施加以打擊。 然而,保護路環的自然資源以及舊市區的風貌,除了靠政府外,亦需要全澳市民共同珍惜它和愛護它。    (由土地工務運輸局提供)  

政府對路環舊市區發展的規定 鑑於本澳社會和路環居民集中關注路環舊市區中B、C區的規劃,故政府在去年實施的「路環舊市區詳細建設規劃」優先對這兩個區域進行詳細規劃。 B、C區的範圍是由北至碼頭前地,南及路環中葡小學、東至打纜前地,西沿十月初五馬路,當中大部分地方都屬於路環文物保護區範圍之內,因此,在該地段內的規劃為: (1) 路環中葡小學、觀音廟、馬忌士前地、恩尼斯花園和碼頭等均規劃為保留現有用途和特色,維持花園、庭院和公共活動空間的用途。 (2) 路環衛生站、客商街、計單奴街、中街、十月初五馬路和近碼頭一段的船人街等的部份建築物須保留立面,不得增加高度,只有當建築物十分殘破時,才允許按原來的建築體量來重建。 (3) 近三聖宮一段的船人街、十月初五馬路和計單奴街等部分樓宇的樓宇最高的高度為5.7米,又規定部分樓宇須按隔鄰建築的體量來建造。 (4) 其餘地方主要是遵守土地工務運輸局的有關行政指引。在綠化方面,碼頭前地和船人街樓宇的後方規劃為非建築用地的綠化區,並且指定了多處樹木為必須保留下來的樹木。 (5) 強制區內的樓宇必須採用中式瓦鋪砌的坡屋頂,其傾斜角為22度,由屋簷至屋脊之高度不應超出2.5米,同時允許鋪砌中式大階磚的平台,但其總面積不能超過建築佔地面積的25%,等等。 B、C區內的所有建築物,除了要遵守有關規劃要求外,還要同時遵守文化局的保護條例,以至七十六度角等的相關建築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