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利‧虛名‧柏金遜

2010-07-12

筆者早在兩年前已曾為文指「柏金遜定律批中特區」,豈料行政架構不斷膨脹,疊床架屋的情況,在崔世安上任特首後更變本加厲,公帑花得冤枉,效率未見提高,儼成特區一場災難。 特區成立至今,部門不斷增加,公務員人數已逾兩萬一千多人,比回歸前劇增近五千人,平均每廿五名居民就有一名公務員,遠超很多國家地區,同為特區的香港公務員與居民比例是一比四十五,這方面,澳門又勝過香港! 澳門回歸後急速發展,公務員人數增加是自然的事,但問題是增加的幅度是否合理,市民眼見各政務範疇在原來負責的司局級外,還不斷成立各「辦公室」或「委員會」,原可一部門的工作,竟分成三、四個局級部門負責,再加諸外圍的「委員會」等,這不是臃腫膨脹,疊床架屋,又是甚麼? 政府或會解釋,增加部門,增加人手,是為了回應社會發展,更好工作,那麼一官攬多職,又可作何解釋? 當中表表者如譚俊榮與安棟樑,譚既是特首辦主任,又是政府發言人,近再兼任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籌備辦公室主任;「四朝元老」安棟樑除了是旅遊局長外,又兼旅遊危機處理協調員及大賽車委員會協調員…… 一官攬多職在今日的特區政府普遍出現,是「特區冇佢唔得」?還是特首的精心安排,大權集中在指定的官員? 一個五十萬人口的城市,有著逾兩萬的公務員,過百政府部門,更有多如繁星的各式各樣委員會,筆者只可說是在內方便增加官位,安置親信。在外是假借民意,行政治酬傭,前者是實利,後者是虛名,目的同為利益分配,收買人心。 東方生 本欄言論只代表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