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館講座探討中國航科現在與未來

2010-09-15

【特訊】為提高公眾對中國航天科技的興趣,並加深對中國航天成就以及未來航天計劃的認識,澳門科學館將於九月廿五日(星期六)下午三時舉辦名為「中國航天科技的現在與未來」的免費科普講座,向觀眾介紹中國航天科技發展的成果以及展望未來發展方向。此講座將以廣東話進行,並由即日起至九月廿二日接受報名,歡迎持有高小或以上學歷的人士踴躍參加。 講座假澳門科學館會議中心會議廳舉行,並特別邀請了現任香港太空館館長陳己雄(見圖)擔任主講嘉賓。屆時陳館長會深入淺出地向觀眾講解中國航天科技的成就以及展望航天事業的未來發展。其中極具代表性的航天工程包括「神舟號載人航天計劃」、「嫦娥探月工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以及以「天宮一號」作為接合點的小型太空實驗室計劃等,均標誌著中國航天科技由本地推向國際、由試驗拓展至實踐與科研,再由孤軍奮戰發展至與國際合作的成長歷程。 自一九七O年四月中國成功發射第一顆自行研製的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起,中國的航天發展正式揭開序幕,亦標誌著中國已成?繼蘇聯、美國、法國和日本之後,第五個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研製及發射衛星的國家。此後,中國航天科技的發展一日千里,更逐步實現中華民族邁向太空的理想。在一九九九年至二OO二年間,神舟一號至四號飛船相繼發射升空;二OO三年,神舟五號載著中國首名航天員楊利偉順利進入太空,是中國載人航天計劃的重要里程碑;二OO五年,神舟六號的兩名航天員費俊龍及聶海勝在太空中逗留了五天;二OO八年,神舟七號升空,航天員翟志剛更代表中國進行了首次太空漫步,實現中國人千百年來在太空漫步的夢想。 「嫦娥探月工程」於二OO四年正式展開,是由中國啟動的首個月球探測任務,其主要目的是為繪製月球的三維立體地圖、探測月球的物質成分、探測月壤特性及探測地球與月球間的太空環境。二OO七年十月廿四日,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將「嫦娥一號」衛星成功送入太空,標誌著中國實施繞月探測工程邁出重要一步。「嫦娥探月工程」的第二階段預計將於二O一二年,發射月球軟著陸器降落月球表面,然後放出月球車,詳細探測著陸地點及附近的地形和地質結構;而第三階段則預計於二O二O年,發射自動化月球採樣器降落月球表面,收集月球岩石及土壤樣本並送返地球,以研究月球的起源及進化。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現正實施的自主發展、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透過建立此系統,希望建成一個獨立自主、開放兼容、技術先進、穩定可靠並能覆蓋全球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促進衛星導航產業發展、構成完善的國家衛星導航應用產業網絡、以及推動衛星導航在社會各行業的廣泛應用等。目前已發射五顆北斗二號導航衛星,而根據系統建設總體規劃,系統將於二O一二年左右具備覆蓋亞太地區的定位、導航和授時以及短報文通信服務能力,並預計於二O二O年左右,建成覆蓋全球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此外,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網亦已於八月十七日公佈,中國第一個太空實驗室「天宮一號」已經完成總裝,預計於明年發射,並會與後續發射的「神舟八號」太空船在太空進行無人交會對接試驗。 「中國航天科技的現在與未來」科普講座將由即日起至九月廿二日接受報名。此講座入場名額有限,歡迎有興趣人士及早報名參加。有關報名或講座詳情查詢,請瀏覽網址www.msc.org.mo 或聯絡澳門科學館教育組區先生(電話:八七九五七二九五或霍小姐(電話:八七九五七二九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