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中國情人節

2011-02-17

今日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是被視為中國情人節,元宵節在中國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也稱『元夕節』,按照中國古代的習慣,『元』指月亮正圓,一年之中有所謂『三元』──正月十五稱為『上元』,七月十五稱為『中元』,十月十五稱為『下元』,故元宵節亦稱為『上元節』;《宵》即是夜,所以元宵亦有一年之中第一個月圓之夜的意思。這個傳統節日,在古代是同春節聯繫著的,舊時的春節活動,通常從臘八(十二月初八)開始,到元宵節結束,正月十五日是『過年』活動正式結束的一天。   據悉元宵節的由來是與古代祭祀太乙神有關,太乙是天帝的別稱,是掌握人間的任何事情,先秦的帝王,為求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每年年初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至公元前一百零四年,漢武帝創建『太初曆』時,就把祭祀太乙神的正月十五日列為重大節日。到了唐代;元宵深入民間成為重大節日,慶祝活動持續三天三夜,當時的城市還是實行宵禁,唯獨正月十五日敕令燃燈,稱為『放夜』,後來演變成為元宵提燈的習俗。 元宵節之所以被視為『中國情人節』,與古時的封建制度思想有關,因為在封建帝制年代(甚至是民國初期),民間思想都認為未婚女子要『三步不出閏門』,方為知書識禮的淑女,待字閨中的少女,很難會接觸到異性,而每當元宵節,未婚女子都可獲家長批准出外參與燈會,藉著觀賞花燈時認識到心儀的異性,促成美滿姻緣,因為古時元宵燈節時人流如潮,節日活動豐富多姿,而古時男女缺乏交往的機會,所以元宵節很自然就成了古時情人相會之日。正是;『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故此元宵節亦稱為『中國情人節』。 至於另一個與愛情有關的中國傳統節日『七夕』,台灣和內地不少人都習慣將這個節日稱為『中國情人節』,有民俗專家表示,將『七夕』稱為『情人節』是對這個節日的誤讀。 因為『七夕』源自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說,以愛情為主題,以女人為主角的節日。按照民間傳說,七夕節表達的是已婚男女之間不離不棄、白頭偕老的情感,恪守雙方對愛的承諾,而不是表達婚前情人或戀人的情感,因此將七夕節稱為『中國情人節』並不妥當,充其量只可稱它為『中國愛情節』。                     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