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叫好的紓困措施深層原因

2011-04-06

政府於本月一日宣佈了一系列關顧民生的政策措施。這本來算是一個德政,但是不少居民和輿論卻不叫好,有人甚至將這些紓困惠民的措施與「愚人節」聯系起來。 政府砸下七十多億元,卻只換來稀稀拉拉幾下掌聲,說是意料之外,又是意料之中。因為,雖然政府的抗通脹措施涵蓋多個方面,然而那些措施大部份在去年底的施政報告已宣佈的,有的再加以調整,可以說只是落實政府在施政報告中的承諾而已,因而沒有給人驚喜的感覺。還有更重要的原因是,那些措施沒有針對根本去解決問題。比如,沒有打破壟斷物價的方法,最影響大眾日常生活的糧油食品和鮮活食品等的價格持續攀升,政府補貼的公帑仍流入商人的口袋中。又如,中產階層的需要並沒有被顧及,尤其是人們所關注的樓價問題。 說到樓價,讓人想起議員關翠杏在聽到政府執意要推出至少兩幅土地拍賣的消息,徹夜難眠後而發表的肺腑之言。她在文中批評說,回歸至今,澳門經濟發展縱使驕人,但居住難的問題卻日益凸顯,面對熾熱的樓市,政府沒有任何有效措施作出調控。她還批評政府以「社屋為主,經屋為輔,財政資助作補充為方向」的房屋政策,以及為未來的經屋輪候者設定收入及資產上限。 筆者贊同關姐的看法,並想在此打個比方來說明。比如,澳門有「富人」、「中產」和「窮人」三個人,而且澳門有三個住宅單位,其中「富人」有兩個住宅單位,「中產」有一個,「窮人」則租用「富人」的一個單位。表面上看,三個人都有房子住。於是,「富人」出來說,「居者有其屋」,是有房子住就行,並不是要每人都要擁有房子。於是,貎似中間人的、叫做「政府」的提出來房屋政策說,如果你買不起房子,就租社會房屋吧。這就是「社屋為主」政策的背景。 然而,隨著歲月的過去,子女的長大,「中產」和「窮人」房子住不下,需要買房子,因此他們提出買房子的訴求。由於樓價太高,買不起,就算勉強付得起首期,也會成為一世的「房奴」,於是大家一窩蜂想買經濟房屋。於是,「富人」質疑「中產二代」和「窮人二代」這些「八十後」還沒有經過奮鬥,憑什麼要買樓,「政府」則打圓場,還是租房子吧,我可以調升津貼和豁免社屋住戶三個月租金的。 不過,社會已經在進步,經濟在發展,「中產二代」和「窮人二代」這些年進了賭場工作,有了較為滿意的收入,而且還有其父母的支持,因此還是覺得買樓較合適。他們反駁「富人」的說法:現在他們雖然才二、三十歲,但年青力壯,工作二、三十年後就可以把樓款還清。否則,四、五十歲買樓再供款二、三十年,豈不是要等到老了,甚至臨死前才把樓款還清? 回到紓困措施。正如關議員所指出,由於當局的不作為,公屋政策並未作為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槓桿,以商為本的政策取向迫使升斗小民、中產一族縱能樂業,亦難以安居!未來再朝向高地價發展,苦果將由在澳門生活的大眾所承擔!除了居住難之外,商鋪租金必然上升,中小企業經營所得,將被高昂的租金成本所蠶食,何以生存?再多的紓困措施,再多的現金分享,能救民脫此苦海嗎? 筆者認為,關議員指出了現在澳門的問題所在,這也是為什麼政府砸下相當於回歸前整個澳門政府的全部收入,卻贏不到市民的讚賞的根本原因。因此,筆者建議政府換個思維,以民為本而不是以商為本,將要拍賣的土地來興建公屋,相信用不著七十多億元的一半,就能獲得市民的掌聲。 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