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局關注 巡查化驗

2011-06-01

【本報訊】台灣塑化劑事件的影響不斷擴大,政府昨午舉行記者會作出回應。多個部門均表示已及時作出檢查,發現兩款與問題飲品同名但不同批次的產品,已要求進口商回收,並提交相關產品的安全證明。另外,當局已巡查全澳的台式飲品零售店,結果將在兩至三日內公佈。衛生局又表示,本澳醫院及診所沒有使用來自台灣的藥用糖漿,局方也會加強抽查來自台灣的一千六百種藥物。 經濟局副局長戴建業在昨日的記會表示,已派出稽查人員在市面巡查,未發現台灣公佈的、同批次的五百O五種受污染產品在澳門市面上銷售。然而,對與有問題飲品同名但不同批次的兩款飲品,經濟局已要求進口商回收,並要提交有關產品的安全證明。 戴建業聲稱已檢查全澳售賣台式飲品的零售店,約在兩、三日內有結果公佈。然而,有記者指出,在記者會前,受訪的零售店負責人卻表示未見經濟局人員巡查。戴建業回應,巡查行動在中午開始,反問記者在上午或下午訪問,當記者表明是在下午三時多,戴稱:「我們剛剛在這個時間做……」 衛生局局長李展潤表示,已對來自台灣的藥品進行塑化劑檢測,發現其中一款胃葯含有塑化劑類似物 DIBT,衛生局已著令入口商、藥房及藥行回收。(見另稿) 他指出,所有醫院及診所沒有使用台灣的藥用糖漿來調配藥物,另外,現時約有一千六百種台灣藥品在本澳出售,衛生局會進行嚴謹抽查。 「我們呼籲市民飲多點水。」李展潤指出,吸入塑化劑後,可在廿四至四十八小時內,經尿液及糞便排出體外,較難在血液內檢驗出來,若市民覺得吸入塑化劑不適,可到醫療部門進行驗測,環生局不會進行大規模的血液檢查。他又表示,塑化劑共有十六種,衛生局的公共化驗室可檢測其中四種,廣州市藥物檢驗所會確認本澳的四種化驗結果,也提供餘下十二種的檢測服務。 民政總署管理委員會代主席李偉農表示,台灣塑化劑污染食品事件發生後,民署聯同經濟局即時對市面上由台灣生産的預先包裝飲料作抽查,暫時沒有發現有問題產品。他又指出,驗測食品內有否塑化劑的工作交給衛生局進行,鄰近城市 (如:珠海的質檢局) 和本地獲國家驗證的檢疫機構也提供檢驗的互補工作。 記者問李偉農澳門以甚麼標準來檢驗塑化劑,他以資料具技術性為由,表示將在記者會後向傳媒補發,但直至截稿為止,本報仍未收到相關資料。此外,政府遲遲未成立「食品安全中心」,經過日本福島核電事故及是次塑化劑事件,會否加快籌設速度,李偉農稱:「在我們既定的時間表,既定的目標開展工作。」  

要求台式飲料店 提供安全來源證明 消費者委員會執委會主席黃翰寧表示,消委會作為國際消費者聯會的成員,也即時與國際消費者聯會之台灣民間消保組織——「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取得聯繫,請其提供相關事宜的最新資訊。消委會亦要求售賣台式飲料的加盟店提供安全及入口來源證明。 食品安全統籌小組屬下的技術小組將會對「運動飲料」、「果汁飲料」、「茶飲料」、「果醬、果漿或果凍」、「膠囊錠狀粉狀之形態」五大類產品進行及時、適時巡查和抽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