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能不提「三民主義」?

2011-06-09

十月十日......是應永遠被中國人民記住的重要日子。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革命在一百年前的這一天終收獲成果,辛亥革命的成功,推翻了中國千年帝制、締造共和,拉開了中華民族謀求獨立和振興的序幕。 今年是辛亥革命百周年,此間由年初起已有連綿的紀念活動,惟大多都只流於「愛國教育」形式,對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與它追求的「民主、共和」理想精神,都少正面觸及探討,對孫中山所倡的「三民主義」,更被刻意遺忘。這對本已「歷史無知」的年青人並無好處,紀念辛亥革命百周年,又怎可不提「三民主義」? 三民主義是孫中山提出的政治綱領,也是建設民國的一種思想力量。是《中華民國憲法》第一條內容,三民主義包括了「民族主義」、「民權主義」以及「民生主義」。孫中山歷年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曾多次對「三民主義」有作修改補充。 「民族主義」是孫中山對國內民族問題與對外「中華民國」在國際間地位的一項主張,它主張我國民族自救,包括「內求統一」與「外求獨立」。 「內求統一」是國內各族,團結一致,在平等基礎上,把漢、滿、蒙、回、藏五族,同化成一個中華民族,組成一個民族國家,統一具全體中國人的希望,孫中山認為能夠統一,全體人民便能享福,否則便要受害。 「外求獨立」其意義則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在過去最重要的便是喚起民眾,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於今,則是要認清國家命運操之在我;要莊敬自強,慎謀能斷。 由是觀之,孫中山所倡的「民族主義」不同於狹隘的「民族沙文主義」或「極端愛國主義」。 篇幅所限,下篇再談。 

   東方生

本欄言論只代表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