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程前發言‧房策成焦點

2011-10-19

【本報訊】多位議員關注公共房屋問題。議員陳偉智促請政府重開社會房屋和經濟房屋登記,議員何潤生要求政府向市場和居民提供清晰的公共房屋發展的中長期規劃,而議員劉永誠認為當局應當檢討公屋資訊發放的程序,科學地制訂長遠的房屋政策。 陳偉智表示,官員談活化舊區多年,可惜仍停留在紙上談兵。他認為,最近幻覺園和六屋圍先後發生舊樓坍塌事件,完全是有關官員不作為所造成的後果。他說,受坍塌事件影響的老居民不知有何途徑申請公屋,更不知道,現時政府根本沒有重開社屋、經屋的申請。他質疑政府在考慮重開社屋、經屋登記的問題上,有沒有關心過弱勢社群的實際需要?有沒有關心過一大群等候申請經屋以解決住屋問題的本澳居民? 他認為,社會房屋的申請,因其具有急切性和特殊性,故應該在任何日子,都可以接受有需要居民的申請登記,急民之所急,解民於倒懸。 同時,政府必須盡快重開經濟房屋的申請登記,為有需要的居民解決其住屋問題,而不是迫使他們淪為地產霸權下的房奴。 而何潤生表示,其實居民已有聲音認為,特區政府的房屋政策過度傾斜於私人樓市,令居民安居無望。例如﹕一、未修訂已過時的溢價金計算方式,《土地法》的修訂工作仍未完成。,《城規法》、《文化遺產保護法》未有出台時間表,影響本澳的土地管理和使用,讓發展商可以繼續利用溢價金與市場實際情況嚴重脫軌所形成的差價,在市場上牟取暴利,令「賤價批地、高價賣樓」的問題依然存在。二、遲遲未公佈「公共房屋發展策略」,即使有關當局曾一再表示「萬九」後再有千個公屋單位,但至今仍未有具體時間表,在公屋單位沒有明確可持續供應量下,居民無從抉擇是苦候經屋申請抑或被迫接受現時不合理的高樓價成為「房奴」。三、回歸前十年經屋供應總量有一萬四千六百一十二個,回歸後十年,供應總量僅約一千五百六十五個,政府這項與澳葡政府時期完全相反的以「社屋為主,經屋為輔」的房屋政策,令人質疑有關政策只會將有實際住屋需求的居民,推向已與本澳居民購買力嚴重脫節的私人市場。四、未有採取更積極、果斷的「辣招」遏抑樓市「炒風」之餘,推出成效不大的「虛招」,推高了「細價樓」的樓價,令本應較為符合居民承受力的「細價樓」亦變得更難。「上車」。 他期盼特區政府能真正明白中、低收入,以至「夾心階層」居民所面對的「住屋難」問題,認真切實地解決高樓價這一影響著本澳社會和諧穩定的深層次矛盾,時刻緊記房屋問題不只是自由市場問題,而是社會問題,更是政治問題,本澳居民必須得到應有且合理的住屋保障,否則「以人為本」的施政理念最終只會淪為口號,特區政府的管治威信亦將受到重創。 劉永誠表示,政府公佈了永寧經屋的訂價後,有市民按照《經濟房屋法》附件一中的「最小總使用面積」計算出永寧經屋的呎價是超過二千元,隨即在社會上引起一片嘩然。雖然房屋局在稍後舉行的記者會交代永寧經屋的呎價及各類型房屋的平均實用面積,但反對之聲仍然此起彼落。他認為,市民的不滿,除了在某程度上反映了個別家團的購買力外,亦都反映了房屋局沒有及早向社會公佈永寧經屋訂價的考慮因素以及各個細節。因此,特區政府有必要以此為鑑,尤其是房屋局,應該檢討資訊發放的程序。部門既掌握各方面的數據,如有任何變動理應及早公佈,以確保發放的資訊是及時和準確的,讓市民能夠儘早了解詳情,避免產生不必要的誤解,損客特區政府的形象。 他希望認為,在未來萬九公屋的分配工作完成後,以統計家團選樓率等的數據,以更好地掌握公共房屋的實際需求,科學地制訂長遠的房屋政策,另外,亦都希望政府能夠重新檢討社會房屋目前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