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價格小組無作為

2013-02-04

   去年六月廿八日政府公布,為應對澳門通脹持續上升,行政長官批示成立一個由經濟局牽頭,成員包括民政總署和消費者委員會的跨部門「食品價格工作小組」,其職責是:「有針對性地對主要食品由進口、批發、零售整個過程中所可能涉及的問題進行深入調查研究,並提交建議,以打擊和處理可能存在的不法和不合理的情況,尤其是批發零售環節中可能存在的抬價、短斤缺兩、壟斷、斤磅混淆標示等問題,以穩定本澳食品價格」。

     但小組開展工作至今,給市民的普遍印象是毫無作為,市民期望小組能平抑物價,減輕生活壓力,但小組只懂格價,未能起到打擊市場不合法和不合理情況、以及平抑物價的作用,普羅大眾繼續捱貴餸。

    現時民署每日公布各街市過去一周各類貨品的平均零售價,青州坊會副理事長陳鳳表示,公佈一周平均零售價的做法,不知是服務街市小販還是服務消費者?她指,這個模式不利價格競爭、對平抑物價有害無利、對市民買平餸毫無幫助,反成了很多攤販每天訂價的指標,有了過去一周的平均零售價,攤販每天就不用傷腦筋去訂價,本來賣得平的檔攤、或今天的來貨價平了,也貼近過去一周的平均價售賣,若有消費者質疑價貴,還可理直氣壯說這個價是民署公布過去一周的平均價。所以可以看到,民署公佈的數字每天都變化不大,同一街市每天都徘徊於某個數字,起跌一般只差幾角,價格居高不下。

建議民署公布批發價

  陳鳳稱,民署如不改變這個模式,則價格難以回落。她建議,民署應公佈貨品的批發價,取消公布平均零售價,讓攤販根據來貨價自由訂價,以利零售市場的競爭,最重要能讓公眾可以對比批發價和零售價,從而知道攤販賺多賺少,令牟取暴利的攤販有所顧忌。

    另有意見指,食品價格工作小組所做的專項物品在不同商號的售價調查,同樣對消費者未必有利,當公布了各商號的售價後,售價過高的商號可能會適當減價貼近其他同業,但同樣地,售價低的商號,發覺原來自己售價比同業平十多元,也可能適當地加價貼近同業,如此一來,消費者可能失去一個買平貨的機會。

    坊間指,市場存在很多抬價、短斤缺兩、壟斷、斤磅混淆標示等違法違規情況,不過,經濟局局長蘇添平日前列席立法會回應議員質詢稱:小組在巡查過程中,未有發現不合法和不合理的情況。陳鳳稱,局長的回應令人失望,她說,單是斤磅混淆標示的情況已經很普遍,直言可帶領調查人員去查,保證有收穫。

    另外,經濟局組織本澳工商界到國內外開拓輸澳食品市場,也曾幾度成功開拓市場。但陳鳳指,開拓市場後,物價並沒有因此下降,市民並沒有因此得益,她批評經濟局只為商人開拓市場,實難向市民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