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30415號

2013年04月15日

星期一

不做網中人 脫離網癮非難事

2013-04-15

就讀初一的超仔表示,每日放學後花二至三小時在網吧與朋友打機,在網吧留連至晚上八點才離開。回家仍會繼續上網,一日約花六小時打機和上網。記者問超仔﹕每日用幾多時間溫習做功課,他笑口說﹕「一至兩小時。」學習成績如何?他說﹕「一般。」問他有沒有感到打機影響成績或交朋友的圈子?他笑說﹕「不覺得。」

另一名十八歲從事地產顧問工作的輝仔,他記得最瘋狂紀錄是一個星期都打機沒有睡過。如此沉迷的原因是什麼?他回想,當時是雙失青年,感到很無聊便不停打機。

網絡沉迷者,一般會經過沉迷、覺醒和自控三個階段。任職地產顧問後,他表示,每天要工作十小時,工作時需要上網找一些樓盤的資訊,由於工作已長時間使用電腦,加上工作令他很疲倦,所以放工後一般都不會再上網,甚至連手機遊戲都不會玩,有時間會去夾BAND。看來他已到了第三階段。據跟進他的社工說,輝仔以前打機很沉迷,後來轉了夾BAND,找到另一個目標,便漸漸減少上網時間和改變上網習慣。

網絡世界中,不少青年都是一名活躍分子,但現實生活中,往往是一名怕醜仔,何以反差如此大? 實習社工陳潤平認為,由於網絡是虛擬的世界,不少網友在網絡世界中有一定的社交圈子,且甚活躍、愛發言,有講有笑,但現實中與人交往卻會感到怕醜,原因是太多時間投入網絡世界,令社交受影響。他指,這些個案嚴重時需要接受輔導,多參與不同的戶外活動,增強社交技巧,讓其抽離網絡世界。由開始時感到害怕,至慢慢建立自信,不斷加強社交能力,走回現實社交生活。

打機也有好處

打機不一定是宅男行為,陳志輝及陳潤平每日都要花四至六小時,到網吧陪他們的服務對象打機,藉此建立關係。他們指出,不少網絡遊戲都講求團隊合作精神才可以勝出,青少年亦可藉遊戲明白團隊合作的精神,與隊友建立更好的關係,不是一個人優越便可勝出遊戲,也需要與隊合作和隊友溝通,適當的打機,都有好處。當然,也有一定程度壞處,例如遊戲會有不少暴力和血腥場面,過度沉迷會影響社交和身心健康等。

街總社區青年服務隊隊長梁偉林表示,他不反對青少年打機,打機是一種正常的娛樂,只是希望青年不要沉迷,適當地找到娛樂。

不少青年都忽略自身的身體狀況,打機或沉迷網絡需要消耗大量的精神,又長時間不動或姿態不正確,久而久之會對身體造成一些傷害,又或誘發出身體已潛在的毛病,梁偉林建議,在現有公共醫療衛生網,為初一及初三學童進行身體檢查,讓其及早發現身體潛在的毛病或隱性疾病,讓青年及早正視身體狀況,不要日積月累至嚴重程度或疾病顯現才去正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