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30617號

2013年06月17日

星期一

文物生滅 一念間

2013-06-17

早前,本專輯報道,政府有意在四幢高園街公務員宿舍的原址設置停車場,遭到城規師和文物保育團體的反對。今期將回顧上述建築物的價值,並探討如何避免政府歷史建築物再被強拆。 我城社區規劃合作社提供的資料顯示,高園街十六至二十二號,一排四幢的公務員宿舍全幢是鋼筋混凝土結構,樓高只有三層,一梯兩伙,每個單位約八百呎,其空間布局,令到室內達到優良的通風及採光效果,在冷氣機還是奢侈品的五十年代,從設計的細節可窺探到設計者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望和心思。 那四幢公務員宿舍的屋頂則是中式瓦片的「金字樓頂」,而且是本澳建築較少採用的四面坡結構。建築物設計簡樸,傳統對稱的布局,簡潔垂直的線條,還有今天澳門少見的圓形窗框等,滲透了二十世紀初中期盛行的 Art Deco 藝術裝飾風格。 四幢公務員宿舍旣維持了戰前傳統磚木建築的尺度,繼承了當中某些設計特色,同時又採用了現代建築的材料與結構,整個建築物充滿了「過渡」的意味。到了六十年代及以後政府修建的集合式的公務員宿舍,多為六層高、平屋頂、無任何裝飾的現代主義建築,哪咤廟斜巷的公務員宿舍即屬此類。 在建築特點方面,澳門文物保存修復學會有更豐富的描述:坐南朝北,共分三層,一梯兩伙,分屬左右,一幢六戶,四幢成排,共廿四戶。屋內每戶間格,如出一轍,三房大廳,廚房浴室。除地下層外,宿舍前有露台,後有走廊。 有前後樓梯兩條:前梯在屋內,水磨石扶手,白裡透紅,晶瑩光滑,夏天散發出陣陣涼意;後樓梯在屋外,與一、二層走廊正中相連,經廚房或房間入內。從外觀看,後梯建築有別主體,其設計也不協調,推測是後加之物。 屋頂結構乃鋼筋水泥,其上為中式四坡頂,東西九十七坑,南北廿九坑,東西正中南坡頂上開有煙囪,寬七坑。宿舍外牆,上海批蕩,正門鐵閘,開有信箱,上鑲玻片,下漆朱紅。  

供水合同證建於五十年代 雖然,最初官方推定四幢公務員宿舍建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但是,澳門文物保存修復學會找到的文件足可證明該建築物早在五十年代已存在。一份由「澳門供水公司」(中譯) 發出的供水合同:合同號碼為一六三二,地址中譯是「高園街二十號二樓左側」,簽署日期是一九五五年四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