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會吹至澳門 核燃料加工排出粉塵氣體

2013-07-10

【本報訊】與澳門相距約六十公里的江門鶴山市,將出現核燃料加工廠,時事及軍事評論員黃東認為,由於將興建的不是核電廠,在一般情況下,不會出現太大的安全問題。但是,在核燃料加工過程中,可能排出粉塵或氣體,更可能順著風向被吹到澳門或周邊地區。黃東表示,今次事件反映,粵澳合作不如官方所表述的融洽,此外,他不覺得,澳門特區政府已為核事故作好準備。 與澳門相距約六十公里的江門鶴山市,將出現中國東南沿海第一座核燃料加工廠。昨日,時事及軍事評論員黃東 (見圖) 接受訪問時估計,由於,廣東省有多個核電站現正及將會運作,在就近的江門鶴山市設置核燃料加工廠,可減低運送核燃料的風險及不便。  

黃東:加工廠較核電站安全 由於,將在鶴山建設的不是核電廠,而是核燃料加工廠,黃東估計,在一般情況下,不會出現太大的安全問題。然而,核燃料由核廢料提煉出來後再加工,若控制不善,在過程中可能排出粉塵或氣體,它們更可能順著風向被吹到澳門或周邊地區。 黃東表示,由於,內地公布的資料不足,尤其未有環境評估報告,因此,難以掌握具體情況,不過,他相當關注:那間核燃料加工廠與水源的距離。他也認為,當局應該公布:若核燃料加工廠發生事故,在最惡劣的情況下,將對居民造成甚麼影響。  

反映粵澳合作不如宣傳 前晚,澳門特區政府收到傳媒查詢後,就鶴山核燃料加工廠的興建,發出約一百字新聞稿聲稱:不具備任何相關信息,已向廣東省政府了解,需時等待回覆。黃東覺得,特區政府又是後知後覺,事件也反映:若粵澳區域合作真的融洽,內地政府應該主動把相關項目通報特區政府,然而,事實卻不如此。 黃東認為,本澳民間和政府有很大的合作空間,一同要求內地發放更多資訊。他也關注,特區政府的民防方案及能力:若鄰近核設施發生事故後,當局能否有效應變?例如:能否在短時間內疏散居民?醫療系統能否處理大批受輻射感染的傷者?不過,他說:「從種種跡象分析,我不相信特區政府已作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