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30716號
2013年07月16日
星期二
北碼之變
2013-07-16
十年前,設於氹仔的客運碼頭原是輔助性質,後來,政府將其定位為對外的重要口岸之一,其轉變的過程如下: 特區政府於二OO三年十月著手研究在氹仔北安地段透過填海造地興建北安碼頭,藉以紓緩澳門外港客運碼頭的乘運壓力,以及配合澳門旅遊博彩業及離島的發展需要,有關工作原由土地工務運輸局 (下稱工務局) 負責。 二OO五年三月,工務局把北安碼頭項目轉交予建設辦負責,建設辦隨即展開原工程的公開招標程式,工程的判給建議於二OO五年五月獲批准,並預計於二OO七年初竣工。 二OO六年初,特區政府把北安碼頭由原來的輔助性質提升為對外的重要口岸之一,為此建設辦開展了相關擴建工程。期間,因應市場發展需要及預計工程無法在短時間內完成,建設辦在二OO七年興建了臨時碼頭,涉及開支約一點七三億澳門元。 建設辦表示臨時碼頭在北安碼頭啟用後將被拆卸,但會保留當中的永久平臺作為北安碼頭的一部分,而平臺中的大部分會用於興建消防站、過境旅客通道,以及靠泊消防船等。 碼頭的擴建設計經過三個階段的重大修訂後才確立最終規模,單是圖則設計開支,第一階段為三千多萬元,到了第三階段,累計開支高達七千七百多萬元。主要修訂原因包括:「船公司對航線的申請」、「某用家部門提出需就當時碼頭的公用面積的設計作出修訂,以避免造成日後碼頭出現人流、車流擁塞的情況」等。 (資料來源:《氹北安碼頭的擴建規劃設計及財務安排》衡工量值式審計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