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在廣東不敢苟同

2013-08-12

與澳門相距約一百公里的江門鶴山市,原計劃興建中國東南沿海第一座核燃料加工廠。上月,江門市發改局向相關區域內及可能受項目建設影響的居民、企事業單位徵求意見,引發千人上街反對,之後,政府宣告取消相關項目。事件也引起港澳居民關注鄰近地區的核能發展。  

美國核能研究澳門人勞博士接受本報訪問 本報聯絡上在美國從事核能研究的勞博士,談談他對此事的看法。七十後的勞博士自幼在澳門成長,中學畢業後前往美國升學,修讀核工程的博士、碩士和學士學位課程,現從事核安保障監督和驗證核裝備協議方面的技術研究工作。 「在一個人口這麼多的廣東省,若水源和食物受到核污染了,居民能逃到哪裡?」勞博士不敢苟同在廣東省設置核燃料工業設施或同類項目,例如:「天然鈾濃縮至燃料級別」或「核燃料加工處理」。 「在人體以外小量的鈾對安全的影響並不大,但是如果鈾透過空氣或食物進入體內,它的輻射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就大很多了。」勞博士指出,濃縮鈾一般是由氣體離心法製造來的,雖然,過程是在低過標準大氣壓力中進行,洩漏的情況並不十分嚴重,但在幾公里範圍內還是可以探測到的。  

廣東人煙稠密不適合大建核工業 而真正令人擔憂的是,鈾濃縮廠發生火災或受到惡意破壞 (如:恐怖襲擊或戰爭時成為戰略性打擊目標),後果就很可能比較嚴重。勞博士也擔心,廣東設置鈾濃縮廠後,也可能開設核燃料「再處理」加工廠。相關的加工程序,就是從核廢料中抽取可循環再用的鈈,由於涉及核廢料與鈈,所以不適合在人口稠密的廣東建立這類核工業。 若要從核廢料中提取鈈或純化用過剩下來的鈾,其中一個方法就是先把包裹核燃料芯块的外層打開 (也就是把燃料棒破開),然後用磷酸三丁酯和硝酸等融解和提取。這程序等於把核廢料當中高輻射和中長衰變期的「超鈾元素」和「核裂變產物」全都暴露出來。 當然,上述過程是受到控制的,但是,仍有一部分是不能避免流失的,這些有害物質對環境會造成影響。事實上,就算核廢料存放過程中,如果容器受到腐蝕或損壞,也可出現洩漏污染環境的情況。 再處理核廢料的重點問題應該是鈈、鎇、鋦等超鈾元素和核裂變產物,這些都是核廢燃料在鈾純化的過程後,剩下來的高輻射物質。大部份物質在長期接觸到高輻射的環境後會有特質上的改變,因此,勞博士建議,政府在作出類似決策前,要找沒有利益衝突,且具備核專業知識的人士給與專業意見,這樣,可減低因政策上的失誤而導致的核災禍。  

鶴山核廠公開資料‧只屬公關說辭 上月,江門官方公開鶴山核燃料加工廠的資料,勞博士閱看後認為,與環保和安全相關的內容,只是一些較為公關式的說辭,當局沒有提供多少實際資訊。他指出,類似原計劃在鶴山興建的核設施,可以發生的意外包括:臨界意外 (核反應的臨界質量而非熱力學的臨界點)、設施管道洩漏、任何原因的火災與爆炸,都可導致不同程度的核輻射洩漏。 例子分別有日本東海村 JCO 臨界意外 (國際核能事故第四級)、英國塞拉菲爾德的 THORP 再處理廠因破裂的進料管發生的洩漏 (國際核能事故第三級),以及在美國、前蘇聯和印度都發生過的,因磷酸三丁酯 (TBP) 與硝酸發生化學反應形成的「紅油」化合物而引發的爆炸或火災等等 (紅油導致的火災或爆炸通常不會導致核洩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