氹仔碼頭一成空間改為機場第二候機樓

每年可分流逾百五萬乘客

2020-06-10

羅立文回應傳媒提問

李靜儀介紹會議內容

【本報訊】政府計劃將百分之十的氹仔客運碼頭改為澳門國際機場第二候機樓,預計每年可分流一百五十至兩百萬乘客,暫未有具體預算和運作時間。

政府計劃改建氹仔客運碼頭部份設施作為澳門國際機場輔助候機樓。昨早,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與立法會議員實地考察;隨後,立法會土地及公共批給事務跟進委員會舉行閉門會議跟進。

會議結束後,羅立文重申,機場去年已經出現飽和;所以,需要改建碼頭為輔助候機樓。關於機場的擴建,仍待中央審覆。他回應傳媒時也指出,日後,北安將成海陸空樞紐,包括:機場、直升機場、輕軌、第四大橋。

立法會土地及公共批給事務跟進委員會主席、直選議員李靜儀向傳媒介紹,輔助候機樓將佔用氹仔客運碼頭面積的百分之十,約兩萬多平方米。當局計劃分流四間航空公司到輔助候機樓,每年可處理一百五十至兩百萬乘客。

政府代表向立法會表示,將來,若有需要,可再調撥碼頭的空間給機場使用。政府代表也指出,今次建設輔助候機樓仍處於可行構想的階段,仍未有具體預算和運作時間。

對於議員詢問會否增建跑道,政府代表回應,這涉及與周邊機場的空域協調,以及論證的複雜、困難,本澳亦沒有這需要,故不考慮增建跑道。關於「開放市場」,政府爭取在未來三年內,即澳門航空專營權到期前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