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醫療系統難捱

香港醫學專家:求助中央合情合理

2020-07-29

【香港中通社7月28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李明珠)香港新冠肺炎疫情突殺“回馬槍”,繼7月5日驚現2宗本地個案後,本地確診數節節攀高,多區相繼失守;香港醫療體系亦日漸“吃緊”,逾百位確診病患需等待入院,民間呼籲求助內地協助抗疫的呼聲日高。

其實,香港第三波疫情暴發後,政府防疫措施已逐步“加碼”,除全天禁止堂食、收緊“限聚令”至兩人之外;自27日起,香港22間指定診所每日還派發110包檢測樣本收集包,以便市民檢測。但在諸多看似可以絕薪止火的措施下,為何還要求助內地協助抗疫?

對此,香港醫務委員會執照醫生協會副會長唐繼昇認為,雖然政府積極收緊措施,但動作略顯遲緩,且部分措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目前,香港每日檢測數量遠慢於確診個案的增速,檢測結果等候時間過長、潛伏期間人員多區流動而且安排檢測存在難度;由於檢測能力不足,未能及時圍堵潛在風險,使得不少無症狀者潛入社區。唐繼昇形容,這種做法無異於讓風險“從眼皮下溜走”,繼而有機會逐步拖垮香港醫療體系。

一方面檢測數量難滿足市民需求,另一方面香港確診數目“一路攀升”,而香港負壓病床和負壓病房使用量趨於飽和,在醫療資源“吃緊”的情況下,亦有百位患者等待入院。對此,唐繼昇認為,儘管香港醫療系統目前十分難捱,但確診患者居家等待就醫存在高風險,若再流入社區則一發不可收拾;當前,急需借鑑成功經驗,並以任何可行的方式求助支援。

“作為醫護人員,應不忘初心,無論市民的窮富抑或政治取向,醫生都應放下偏見”;面對疫情的熊熊態勢,不少香港政客仍心存芥蒂,但唐繼昇從醫生角度來講,醫生應以市民的生命安全為首任,在自身醫療能力未必可以承擔的情況下,以開放的態度看待援助,借鑑任何值得學習的抗疫經驗,例如澳門特別行政區及內地的抗疫經驗。

此外,唐繼昇還強調,請求醫療支援並非先例,亦無特殊性,此前亦有其他國家向內地請求馳援的例子。當下抗擊疫情爭分奪秒,及時獲取醫療幫助十分緊迫,而香港特區政府向內地請求支援更是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