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學生自我價值認同程度低

2020-07-30

【本報訊】學聯進行的「澳門中學生自我認同對其生涯決策的影響」調查研究中發現,受訪學生對自我價值的認同程度較低,另有四成七受訪學生認為時常對人生和未來感到迷茫,而在學業、自身優點、自我決策的自信程度有待提高。學聯建議,教育部門、學校、家長及團體等,更加關注學生的自我認同的提升、自信心和培養,和中學生升學/職業生涯的規劃和指導。

學聯昨舉行發佈會,介紹「澳門中學生自我認同對其生涯決策的影響」調查研究。該調查於今年五月十八日至六月五日進行,全澳有十六間中學校的學生參與,有一千四百三十三份有效問卷,對象涵蓋本澳全日制初一至高三學生。

調查發現,受訪者在自我價值方面的認同程度較低,受訪者對“我對自己這樣的人感到驕傲”這一表述的判斷,持“非常符合”或“較為符台”態度的約佔二成二,持“一般”態度的佔五成二,持“較為不符合”或“非常不符合” 態度的的佔二成五。但另一方面,本澳中學生的自信心程度較為良好。受訪者對“我相信我能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這一表述的判斷,持“非常符合”或“較為符合”態度的的佔四成七,持“一般”態度的約佔四成,持“較為不符合”或“非常不符合”態度的約佔一成四。在升學/職業生涯規劃方面,僅有一成半受訪者“有清晰長遠的規劃”,兩成半受訪者“有清晰短期的規劃”,超過五成受訪者表示“有一點規劃、考慮不是太深”,有百分之六點二 “沒有考慮過”,反映出本澳中學生的升學職業生涯規劃方面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在進行升學/職業決策時,過半數受訪者以“自己”的意見為主導,其後依次為“父母其他長輩”(佔兩成三)、“老師”(約佔一成)、“同學/朋友”(佔百分之八點三)、“專業諮詢人士”(百分之四點六)等。受訪者在進行升學/職業決策時,最主要的考慮因素依次為“自身興趣和特長”、“發展前途” 、“經濟因素” 、“親友意見” 、“社會熱門”等。

學聯指出,交叉分析顯示,受訪者的自我認同程度越高,其自信心也越高;受訪者的自我認同程度和自信心程度越高,其生涯規劃的清晰程度越高;且受訪者的自我認同程度,自信心程度,以及生涯規劃的清晰程度和需求程度,會隨年級增長而升高,而自我認同程度和自信心程度較高的受訪者,在進行升學職業決策時,更偏重自己的意見,更多考慮自身興趣或特長和發展前途等因素。在進行升學職業決策時,同以“他人”意見為主導的受訪者相比,以“自己”意見為主的受訪者的自我認同程度較高:自信心程度則升學職業決策的主導者沒有相關影響。建議更加重視中學生升學/職業生涯的規劃和指導,幫助本澳中學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提升自我認同。同時要注重中學生自信心的培養家長和教師應從點滴做起,幫助中學生樹立自信,創造機會讓中學生展現自我的個性,長處和優點。另外,家長和教師應在合理的範圍內,最大限度給予中學生獨立自主決策的權利和機會,幫助他們在正確價值觀的指引下堅持自己的見解和立場,培養中學生的自主意識和決策能力,利用各種條件促進中學生自我認同的實現。

針對本澳中學生的升學就業生涯規劃在清晰性和長遠性上仍存在不足,學聯認為,教育部門和相關社團給與的指導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建議相關部門應更加重視中學生的生涯規劃工作的系統性和科學性,及早幫助中學生展開專業的個人特質、興趣、能力和發展方向的測評,幫助他們完善自我認同,不只用成績衡量,找到人生方向,並通過年齡的增長不斷調適和完善人生目標;同時,通過專業的生涯規劃和潛能提升課程,幫助中學生掌握進行正確的升學職業生涯規劃的方法和技巧,挖掘自身潛能,科學進行自我心理調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