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要求『香港製造』改為『中國製造』實為製造混亂

2020-08-13

【香港中通社8月12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殷田靜子)美國政府11日發文件宣布,自9月25日起,香港製貨品出口至美國時,“必須標示為‘中國製造’,原因是香港已確定不再擁有充分自治權,足以享有不同於中國的待遇。”美國此舉會對香港製造業將產生什麽影響?

據了解,美國這一新規定源於其7月14日發出的“香港正常化”行政命令,這項行政命令終止給予香港的優惠待遇。該新規定將在發布公告後的45天後實施,其中具體的執行細節還未公布。

香港特區政府對此新規定表示強烈反對,稱這反映出美國無視香港作為世界貿易組織(WTO)單獨成員的地位,有關規定除了可能不符合世貿規定外,也無助保障消費者利益,更會帶來混亂,損害各方包括美國自身的利益。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也發聲明指出,美方一連串所謂“制裁”香港的行為無理、漠視國際經貿基本原則,亦凸顯出美方粗暴干預香港事務的本質,對此表示極度遺憾。

其“無理”之處體現在哪裡?香港貿發局環球市場助理首席經濟師陳永健12日接受香港中通社記者採訪時指出,在世貿組織框架之下,美國、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是3個不同的關稅區、不同的世貿成員,理論上來說,要按照世貿框架協定當中關稅區的界定來進行貿易。在這3個不同關稅區裡,就產地來源規定而言,根據世貿指引,應向發產品來源証的機構,領取相關關稅區簽發的產地來源證,以進行國際貿易。

在陳永健看來,首先,不能要求一個應該領取香港產品來源証的產品,按另外一個關稅區的要求,而標示為另一個關稅區的產品。在WTO規定之下,這是不合理的。第二,也是最不清晰的地方在於,如果產品在香港境內製造,而且符合各項領取香港產地來源証的工序規定,該產品應向哪個簽證機構領取產地來源証?如果一向都是在香港領取產地來源証的產品,自然就不符合向中國內地申領相關產地來源証的標準。

陳永健進一步指出,按照美國的新規定,就是逼著“香港製造”的產品去領取一個並不是在內地生產的“中國製造”產地來源証,同時逼著內地的簽證機構,發給一個不在內地生產的產品來源証,這麼做只是為了符合與美國做生意的要求。從這個層面來說,似乎也不符合現行的國際貿易關係。

陳永健還強調,除了美國關稅區以外的貿易夥伴,香港仍可憑藉香港產地來源証進行貿易,那麼同一件貨品,賣到歐盟等地區可以照用“香港製造”的標示,賣到美國又要貼另外一個標記,這似乎也是荒謬的地方。

在陳永健看來,美國的新規定是否可行?最終怎麼執行?仍有很多需要釐清的地方。第一,目前來看,美國的新規定只是要求香港產品來源的“標示”不能再用“香港製造”,但沒有指定從此香港不可以用“香港製造”的資格來做清關手續。所以新規定是否意味著在未來港美貿易中,“香港製造”的商品將受到美方徵收與中國內地相同的貿易戰關稅?這是不肯定的。

另外,陳永健補充道,現在適用於“中國製造”產品的反傾銷與反補貼的稅項,在新規定生效之後,會不會因為產地來源標示的更新,自動適用於“香港製造”的產品?這則需要美國商務部做進一步澄清。

對於美方的新規定,香港總商會、香港資訊科技商會、香港電子業商會等本地多個行業的商會均認為,影響不算太大。

陳永健也認為,香港的經濟規模和組成部分當中,製造業並不是龐大的行業,影響不會太大。以數據來說,2019年全年,“香港製造”的產品出口到美國的數額約為4.7億美元,佔香港出口到美國總額的1.2%,佔香港整體出口的0.1%,這並不是一個很龐大的數字,而且這個0.1%也可以透過把“香港製造”的產品賣到其他市場來調整風險。

“到目前為止,美方此舉最明顯的影響,就是製造了一些不確定因素,對港美貿易、中美貿易來說,並不是好的發展趨勢,也令多邊貿易、國際貿易受到影響。”陳永健認為,現在特區政府需要透過不同渠道瞭解,到底這個新規定生效之後,“香港製造”的產品在清關和稅項方面有什麼改變?如果只是“標示”方面的改變,影響其實微乎其微,但若涉及到關稅等,對“香港製造”出口到美國的產品就會有較大影響,尤其是珠寶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