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內外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真正涵義

2020-10-07

【正視聽】十一黃金周已經過去一半有多,根據旅遊局6日公佈的數據顯示,十一黃金周首五天訪澳旅客合共98592人次,按年下跌87.2%,其中內地旅客共92499人次,按年下跌85.8%。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與之前特首賀一誠所預言的“希望內地國慶假期日均來澳旅客量可逾2萬人次”的期望相當,從中可以證實特區政府在國慶假期到來之前已經做了相當充分的預案與分析,如果不是特首也不會如此精確地預測到來澳旅客的人次。旅客來澳的人次或許跟廣大商家和市民的預測有相當大的差距,但這是習慣性思維覺得“困”了這麼久的內地旅客,是時候來澳門旅遊消費了,但從深層次去思考或許疫情之下真不是一般普通百姓所能承受的“痛”,各行各業均受衝擊正是“百廢待興”之時,居民收入來源受制,如此這般也就可以想到普通人都有的“開源節流”“節衣縮食”之憂,那裡還有多餘的金錢用來旅遊瀟灑。

以上如此想法或許只是我們如此普通市井之人的井底之蛙之憂,一家之憂不足說明什麼,但是真正說影響到旅客來澳旅遊消費的原因,與內地各省市與澳門之間的健康碼不相容是有一定影響的。粵澳兩地至今年初開始接洽解決人員往來互認措施,通過粵澳政府之間的不懈努力與溝通,得到中央人民政府的首肯粵康碼與澳康碼的互換才能實現對接,才有了如今外地僱員自由往來與廣東省居民來澳旅遊消費的便利,但這一措施在其他省份與澳門特別行政區之間還沒有相容對接,就算開放各省自由行來澳措施也只是空有其表,實質上沒有得到各省與澳門實現健康碼互認,也只能徒勞無獲往門興嘆。

健康碼互認是影響旅客來澳的主觀因素,看到這個問題已經不是一兩日也不是一兩家之呼聲,全澳社會各界均有認識,但無奈如之前有官員曾言“內地其他省份對健康碼互認不太熱衷”這一說法,說明除了廣東省以外的其他省份對居民出行“各有各想法各有各打算”,若真如筆者所想“各打各算盤”如此狹義的想法,那真是典型的地方保護主義思想,這對於疫後中央主導的互通往來恢復全國經濟通盤考量,實質上是無形地插入一把尖刀,切斷各省市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之間的經濟大動脈,將區域恢復經濟的主觀能動砸死在自救路之上,這與中央主導的“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背道而馳?!

疫情之下,全球經濟面臨二戰以來最嚴重的衰退,縱觀全球就以我們中國在開放性全球一體化的經濟格局中如寒梅放香一枝獨秀,獲得全球絕大部分國家的認可與支持,這正是目前以美國為首的個別國家逆全球化思潮,保護主義盛行的危險單邊主義行徑的區別。疫情蔓延帶來外圍經濟環境惡化,如果本國內循環再受到“區別對待”,如此鼓吹地方保護主義跟美國野蠻“脫鉤”行徑簡直如出一轍,所帶來的風險和壞風氣更是要不得,要想全國內循環大動脈能“任督”相通,那就任何一個省份一個自治區一個直轄市一個特別行政區都不能落下,只有開放合作互通往來才能實現經濟內循環的大暢通,這才是壯大和恢復疫後國家力量的必要條件。

澳門特別行政區,一個微型的社會經濟體,產業單一卻別具特色,這麼多年來有賴各省市自治區等兄弟省份的大力支持,如今才有了居民安居樂業的大環境,面對服務型輸出這樣單一的經濟模式,還是得多依靠國家的支持,各兄弟省份的支持。特別是在這次新冠肺炎抗疫之中,特區政府率領的領導班子與全澳市民同聲同氣,在中央的指揮之下為全國性的抗疫勝利獻上應有的貢獻,如今疫後重振經濟就更加不能把澳門落下。澳門可以說是防疫程度最高的地區,人員出入境核酸檢測幾乎人人有做甚至一個星期做一次核酸檢測,作為新冠疫情低風險地區,人員往來互通自然不在話下。所謂循環自然就是流通,包括人員、物資的流通,與內地各省不設條件障礙互通往來也是響應內循環所需,這樣理解我想也是把握內外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真正涵義。

--沐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