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怨沸騰之時正是共渡難關之時

2020-11-30

【正視聽】特區政府需要三度提出修改今年度財政預算案,申請調撥81億元支撐今年度的公共財政開支,同時,明年度財政預算亦緊縮開支,「勒緊褲頭」過日子何時可以鬆開?沒有人能夠準確預測,連財政(經財司)及特首,都不敢鬆懈。現時經濟氣氛未大幅回復、政府緊縮公共財政開支的情況下,社會開始有一定的民怨,促政府適時推出第三輪抗疫措施,政府今次真是「兩面不是人」,進入兩難局面。

明年度施政中,緊縮了開支但沒有縮減惠民政策,除了央積金特別撥款,基於相應撥款的法律限制,入不抵支不能為受惠人帳戶注資,單是這一點,引起社會、議會不少反對聲音,指明年央積金不注資(附合條件開戶者不計算入其中,明年度仍可獲注資起動金)對部份長者的生活造成影響,而且持續發酵,連特首在與議員施政答辯中都需要澄清,不能為受惠人帳戶注入央積金是基於相關法律的限制,還指出,未來當財政儲備花光時,是否應該繼續「分錢」的問題。事件帶出了,市民長期依賴政府、「老奉」心態,筆者相信,這句說話會受到市民的唾罵,「政府/庫房有錢、還富於民,而且是疫情期間,協助有需要的居民渡過難關,有何不可?!」政府基本上沒有削減民生開支,例如現有職業稅、房屋稅的減免、長者敬老金、養老金、弱勢家庭津貼等照舊發放,住宅每戶原有的200元電費補貼繼續,仍買不到市民的歡心;失業、部份行業開工不足、樓價和生活水平高、前景未明朗等,累積了一定的社會怨氣,有市民期望繼續開水喉,明年推出第三輪經濟援助措施,例如第三期消費咭、再有額外水電費減免等,商戶則希望有針對商界的經濟援助措施,以保持市場的經濟活力和繼續抒解民困、居民的生活壓力。

民怨累積和社會怨氣,不利社會和諧和穩定。止痛藥是有時效,當病患者久服,會有一定的依賴性,派錢/糖止痛,不能起到長時間的止痛作用,藥效/時效過了,繼續派?還是停藥?成為了騎虎難下的問題。澳門社會長時間呈社會和諧、穩定,是過去歷任政府作出的多方面努力,回歸初居民收入未增,到博彩業開放賭收大增,每個階級,特區政府都與市民一同走過高、低,過去經濟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