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2627號
2020年12月12日
星期六
社團探討青年政策提意見
2020-12-12
【特訊】婦聯青年協會會長黃潔貞、理事長呂綺穎等一行,日前到教育暨青年局遞交《澳門青年政策(2021-2030)》意見書。為收集青年人的建議,婦聯青協日前舉辦“《澳門青年政策(2021-2030)》《非高等教育中長期規劃(2021-2030)》諮詢意見收集會”,與青年女性探討兩份諮詢文本內容,為青年人提供建言獻策的平台。
婦聯: 與青年女性探討文本
意見收集會由青年事務委員會委員黃嘉寧主持,邀請到教育暨青年局副局長龔志明、青年廳廳長張敏輝、教育研究暨教育改革輔助處處長鄭錫杰、青年廳職務主管姚玉鳳介紹諮詢文本的相關內容,青年結社培訓暨輔導處處長張子軒等出席。
龔志明在介紹文本時表示,新一輪青年政策的願景為“育身心,展德才;勇擔當,建未來”。除了繼續關注青年的品德素養、身心健康,以及綜合能力的培養外,將進一步注重培養青年的時代意識及責任擔當。《教育規劃》諮詢文本主要關注的內容包括規劃未來教育事業的願景;提出四大重點:培養家國情懷與國際視野、發展學生軟實力、提升幸福感、加強創意與科技教育;支持和實現各項目標的措施等。兩份諮詢文本均體現出特區政府對青年人的關注,全面促進青年發展,培養青年的責任擔當意識,發揮力量為社會作貢獻。
參與的青年女性在聽取諮詢文本介紹後踴躍發言,分別就青年人的身心健康、融入灣區發展、青年人向上流動、加強國際視野等多個範疇發表意見。其中,建議加強關注青年人身心健康,營造關注青年健康的社會氛圍。在融入大灣區方面,建議擴大粵港澳大灣區專業範疇的互認,促進青年人進入灣區就業;推動互聯互通和區域之間的合作,加強與各地相關政策溝通,配合及推動各地青年政策之規劃,助力青年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在人才培養方面,建議增加青年人才回流計劃,鼓勵青年人回澳貢獻澳門。在《教育規劃》方面,期望透過課程及駐校社工開展恆常的心理健康輔導,助學生認識及處理情緒;持續加強普法教育,關注青年老師的素質培養,進而培育出新時代公民。在性別主流化以及性別平等教育上,期望未來加強引導,請青年人不受角色定型所限,發掘自身更多潛能。
呂綺穎總結時表示,特區政府一直貫徹“教育興澳、人才建澳”的施政理念,透過推動落實《非高等教育十年規劃》及《青年政策》,提升澳門整體的教育質量,讓青年人得到更好發展。期望青年人主動參與兩個政策諮詢,多提建議,讓政府廣泛吸納青年人意見,持續完善教育和青年工作。
民青會提六建議
民眾青年會會長李良汪,副會長施麗君,理事長吳超偉,副理事長莫超群、陳茵茵,以及常務理事唐可嵐,昨日向教育暨青年局遞交意見書,由副局長龔志明、青年結社培訓暨輔導處處長張子軒及青年廳職務主管姚玉鳳接收。
李良汪表示,該會於諮詢期內透過不同方式收集青年意見,經分析、歸納及整理後,就以下六方面向當局提出意見及建議,節錄如下:
一、增加渠道發揮所長,排除障礙助力發展:建議政府在諮詢組織當中設定一定比例予相關專業或熟悉該範疇的青年,擴大青年群體在政府決策及施政範疇的比重,並建議關注青年在發展中遇到的包括樓價、就業及升學等困境,在“青年政策”跨部門跟進小組的基礎上加入相關部門,讓各項施政更能顧及青年群體。
二、傳承愛國愛澳精神,助力青年抓緊機遇:建議針對不同青年群體採取不同措施,以提升青年對國家的認同感。對於在學青年應讓其深入認識中國近代發展,感受祖國的強大;而對於已步入社會的青年群體,建議應聯合大灣區各城市的政府部門,為青年發展提供更多互聯互通的政策支援。
三、重視品格道德培育,強化青年身心素質:建議當局進一步加強青年的道德修養培育,強化青年個人內在素質,助其應對日後各種挑戰。並建議透過青年政策的導向,培養青年積極提升自我道德理念,展現當代青年應有的承擔。
四、增強青年綜合實力,提供多元發展平台:青年人必須時刻學習提升競爭力,在自身專業範疇中成為“專家”;同時必須打破固有思維,勇於走出舒適圈,以自強不息的信念為未來發展打造屬於自己的出路。建議推動更多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例如社工及醫生等,與大灣區各城市建立認證資格,讓本澳青年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及平台。
五、鼓勵青年建立自信,加強支援弱勢青年:建議當局持續鼓勵青年投入社會義務工作,以助其建立責任心、同理心和敢於擔當的態度;另外,建議在政策上針對弱勢青年給予更多支援,助其走出困局及建立自信,在和睦的環境下與他人交往和融入社會。
六、引領青年認識國策,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引領本澳青年明白關注國策的重要性,例如定期舉辦國家政策的學習分享活動,讓本澳青年緊貼國家發展脈搏,從國家未來發展路向當中探索前程,令自身生涯規劃趨向專業化、實務化以至國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