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峰會 習近平為何兩次提及一條鐵路?

2021-02-11

【中新社北京2月10日電】(作者 鍾三屏)一條全長350公里的快速鐵路,在2月9日舉行的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峰會上,兩度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主旨講話中『露面』。

這條鐵路是連接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和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的匈塞鐵路。作為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共建『一帶一路』的重點項目,它也是中國在歐盟實施的首個鐵路基礎設施項目。在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眼中,這個三方合作項目『對未來的發展意義深遠,是留給子孫後代的禮物』。

如其所言,匈塞鐵路不祗是三國合作完成的一次鐵路現代化改造,更旨在打造一條盤活中歐經貿往來的國際動脈。借由這條通道,中國出口歐洲的商品可以從地中海第一大港比雷埃夫斯港直接深入歐洲腹地,鐵路沿線國家對中國出口貨物,運輸也將更加暢通高效。

在此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峰會上,這條距離不長卻影響深遠的鐵路被習近平兩次提及。他肯定匈塞鐵路等重大項目建設取得積極成果,又提出要『加快推進匈塞鐵路等大項目建設』。

事實上,過去一年,克服疫情影響逆勢『進擊』的中國—中東歐國家共建『一帶一路』項目還不祗匈塞鐵路,克羅地亞佩列沙茨大橋、塞爾維亞E763高速公路、黑山南北高速公路優先段等重大項目均總體進展順利,折射出雙方推動合作落地的堅定決心。

9年來,正是這種互利共贏的合作氛圍,孕育出中國和中東歐國家的兩個『率先』:率先探索跨區域合作同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對接,率先實現『一帶一路』合作協議在地區全覆蓋。

相近的發展階段和契合的發展需求,成為中國—中東歐合作走在前頭的重要因素。正如亞投行波蘭前董事瑞德興所說,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同共建『一帶一路』互相補充,相得益彰,尤其是在基礎設施和互聯互通方面有許多成功範例。這不僅有利於深化中國—中東歐之間的合作,更有助於沿線國家更好地和全球市場接軌,使整個區域受益。

在世紀疫情和百年變局交織的當下,倡導合作共贏的歷史大潮之中,也出現鼓吹保護主義、炒作『脫鈎』退群的『逆流』。

『無論是應對眼下的危機,還是共創美好的未來,人類都需要同舟共濟、團結合作。』面對『逆流』,習近平在不同場合闡明相同態度。此次中國—中東歐領導人峰會上,他亦強調,『前所未有的挑戰,需要各國以前所未有的團結協作共同應對。』

如果說匈塞鐵路是一件『留給未來的禮物』,那麼『一帶一路』則是一條合作之路、希望之路、共贏之路。截至2020年底,中國已與138個國家、31個國際組織簽署203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作為中國向世界提供的公共產品,『一帶一路』倡議已成為規模最大的國際合作平台。

 中國不僅搭建合作平台,也注重找準『合作之道』。就中國—中東歐國家而言,習近平認為,合作形成了符合自身特點並為各方所接受的合作原則:有事大家商量著辦;讓合作方都有收穫;在開放包容中共同發展;通過創新不斷成長。在此前的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議程』對話會上,他亦表示,要擺脫意識形態偏見,最大程度增強合作機制、理念、政策的開放性和包容性。

疫情發生以來,中國以一系列實際行動證明,中國始終是合作理念的踐行者。據統計,中國迄今已向150多個國家和13個國際組織提供抗疫援助,為有需要的國家派出36個醫療專家組,積極支持並參與疫苗國際合作。中國持續發展和開放也為世界經濟復蘇和增長注入強大動能。

此番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峰會上,習近平再一次向世界表明態度:中國將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繼續擴大開放,更加積極參與雙邊、多邊和區域合作,同各國實現更高水平的互利共贏。